第二十八章 余波未已(第6/7页)
韩玉玲一笑道:“客人真是好见识,愚姊妹的身份极少有人得知,居然被客人从七星令箭上看出来了,愚姊妹是七十二峒总降头师,也是降头术门第二百七十三代掌门人!”
梅玉哦了一声道:“流传有这么久了吗?”
韩玉玲道:“是的,相传本门为三国时蜀相诸葛武侯所创,他五月渡泸,深人苗区,七擒孟获之后,惟恐孟获又叛,乃留下一些奇术,世代相传以制苗人,所以本门的开门祖师,就是孔明先生。”
“这……姑娘怎地不在苗区呢?”
韩玉玲一笑道:“苗区广大得很,川中云贵,只是一部分而已,西南诸夷,都有我苗家儿郎,幅员之广,不逊中原,人员之多,也不下华夏!”
梅玉自从辟居海外之后,眼界大开,倒是相信此言不虚,尤其是足迹远及马六甲、苏门答腊等地之后,才知道天外别有天地,古人仅以中华为宇宙中心,实在太浅薄了。
因此他倒是一拱手道:“姑娘说的是,敝人不知道姑娘有此等显赫之身世,倒是失敬了!”
韩玉玲却轻轻一叹道:“这不过是我自我解嘲而已,苗域虽大,都是穷山恶水之地,苗人虽多,都是凶蛮未曾开化之徒,跟中原是不能比的!我这总降头师虽能操握住他们的生死,却无法号令驱策他们,跟中原的皇帝,毕竟是不能比的。”
梅玉听得一怔道:“姑娘怎么想到要跟中原的皇帝去比较了。”
从未开口的韩金玲却道:“有什么不能比的,中原的皇帝也没什么了不起,朱元璋也是我先祖的部下而已!”
梅玉更为吃惊,韩玉玲微笑道:“提过去的事没多大的意思,不过舍妹倒是不吹嘘,先高曾祖韩林儿,曾祖韩山重,朱元璋是跟着他的舅父郭子兴起家的,郭子兴却是先曾祖的部将!
“韩林儿仗着白莲教最先在元末举事,其子韩山童为继,郭子兴是韩氏的部将,这倒都是事实,不过没人提起,因为太祖得天下之后,将各路抗元的义师先后吞并,凡是自主为王的人,几乎全部加以族灭,而且还全力搜捕遗孤,加以扑杀,因为太祖最信服一件事,就是斩草除根,那些家庭的权势被夺,先人被杀,仇恨结得很深了,不是任何方法可以化解的,只有除干净了才会天下太平。”
梅玉感到无言可谈,只有一阵苦笑,韩玉玲笑笑道:“所以愚姊妹才会万里迢迢,跑到异城来安身,我们若是仍然在中原,恐怕早被锦衣卫给搜出来了!”
梅玉只能道:“二位请放心,梅某不会为难二位的。”
韩玉玲一笑道:“梅国公,你虽然贵为都护使,可是圣光寺中那位圣僧是什么身份,大家都清楚,跟你是什么关系,更是明白,愚姊妹可以相信你不会帮着朝廷来对付我们,可是这位贵属却是锦衣卫中人……”
梅玉忙道:“姑娘错了,吴文桂是禁军中的参将,因为他熟悉边境事务,才借调过来的!”
韩玉玲冷笑道:“那就是国公对他的历史不清楚了,这位吴大人一直是锦衣卫驻贵州的负责人,日前才调回京师,出任禁军参将……”
梅玉一怔道:“文桂,是这样吗?”
吴文桂只有道:“是的,末将原属锦衣卫,积劳十年而无错失,才能首至正式军功出身,这是锦衣卫一条进人正式功名的。
路,走来却很辛苦!”
“你还属于锦衣卫吗?”
“国公是多此一问了,锦衣卫这个圈子是有进无退的,一旦成为正式人员,终身都要在那个圈子里,除非我们的功勋再建,等封为国公,那时才可以脱离了。”,梅玉叹了口气道:“你还要兼着锦衣卫的工作?”
“这是必然的,皇上建立锦衣卫制度,就是要把耳目促入到每一处地方,这样才不会受到蒙蔽。”
“我这儿的一切你都要向上呈报了?”
“是的!郑公接掌锦衣卫业务已经有十几年了,历任太祖、建文、永乐三帝,建功至伟,在他有生之年,大概没人能替代他的。”
梅玉长吸了一口气,觉得皇室这一手实在厉害,他们把锦衣卫的有功人员,升任军职,派到各地军中,可以使人事渠道畅通。
而且也可以把密探工作,不动声色地在各处展开,最重要的是能论功计酬,使人人都干得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