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行宫遇险(第5/8页)

永乐帝冷笑道:“三宝,如果朕放过了这个孩子,等他长大了,他是否会感激朕的不杀之恩?或是只记得朕杀他全家的仇恨?”

郑和一怔道:“这个奴才就不知道了。”

永乐帝一皱眉道:“三宝,你又来了,朕已经说过,你是朕的故人,又担任过征西兵马总监军和经略西洋特使,不要自称奴婢了……”

“是……微臣遵旨。”

、“对于处分李景隆的家人,你还有什么意见?”

“微臣不敢担保那孩子将来必无仇恨之心,为了省麻烦起见,还是一并除了的好。”

永乐帝哈哈大笑道:“朕对那个孩子将来是否会记恨报复的事并无太担心,但却不想放过他的家人,因为李景隆这几年来招怨太多,得罪的人也不少,杀他满门,可以大快人心,身为人君,行事有时要权衡一下利害,要以群臣万民的好恶为所依归,你想要万民歌颂你圣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平时培植一个人人痛恨的权臣,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杀了他……”

他得意大笑的声音尖如豺狼,听得每个人都心中发毛,笑了一阵后,他看看仍在跪着的梅玉道:“梅玉,你起来吧!难道还没有跪够……”

梅玉叩了个头,站了起来。

永乐帝看了他一阵道:“记得十年前,你我在宫中见过一面,你跟允炆在一起,也叫我七叔,那时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

梅玉只有道:“儿时无状。”

永乐帝哈哈大笑道:“听说你是个很精明的人,怎么这次会叫人骗了。”

“微臣是由一个张光儿的近侍召唤来的,那个内侍的身份由微臣门前的侍卫们证实无误,那些侍卫都是锦衣卫派来的,微臣自不疑有他……”

永乐帝点点头,然后道:“三宝,这件事还有不少涉及的人,必须一体严办,内廷侍卫和近侍们的纪律太糟,正好借此机会整顿一下,这件事交给你办。”

郑和答应了。

永乐帝又道:“梅玉,后来你难道也看不出真假吗?”

梅玉道:“在门口已经有人先向微臣打过招呼了,微臣倒是没有再上当,那封密函,微臣推说已经交给郑元帅转呈了,没有被他们骗了去。”

“原来你心中已经有底子了,可是你仍然对着那个假皇帝行了群臣大礼。”

梅玉正色道:“微臣不敢造次,微臣所敬的乃是那张代表天子威仪的宝座……”

“这么说,不管谁坐在这张椅子上都能令你屈膝了?”

梅玉道:“在微臣而言,确是如此,微臣对大明天子只有一份臣属的忠心和敬意,并不限定哪一俱。”

永乐帝的脸色微微变了一变,终于叹口气道:“朕知道,你跟允炆的感情很深,不可能再对第二个人有那种忠心了。允炆在那儿还好吗?”

“大哥性怡淡,在外邦参悟佛理,日子过得很平静。”

“圣光寺可不是参禅的地方。”

永乐帝的脸上又显出了那种阴挚之色。

每个人都焦急地看着梅玉,连郑和也是一样,梅玉知道自己此刻的答话必须十分小心,一个不慎,就可能牵出无限风波。

他顿了一顿道:“大哥毕竟是朱家的子孙,就是要学佛,也得与众不同些……”

“有什么不同法?”

“大哥出身帝胄,所习所事,都是帝王之学,即使要学佛,也必须是至高至上的万家生佛,在那个地方非常适合大哥。”

“他不想回到中原了吗?”

“那倒是从来没想过,大哥也明白自己的性格不适合于中原,他是才不居人上,品不能居人下的人,只有在西南夷的地方适合他,也只有圣僧那种地位适合他。”

也亏他有那个胆子,居然敢侃侃而言,但永乐帝显然十分欣赏,笑笑道:“他会在那边以圣僧而定吗?”

梅玉道:“以前有李至善那种人兴风作浪,西南夷可能会作怪,现在已不成问题了,至于大哥,陛下乃可放心,他是最怕与人争战的,否则也不会轻易地跑到海外去了,反正他是不会与陛下争的。”

话很直接,永乐帝听得不太顺耳,不过也没办法,梅玉代表建文帝的说话,无论如何,天下原来是属于建文帝的,因此他笑笑道:“好,关于允炆是个怎么样的人,朕是完全明白的,朕对他也不想做得太过分。以前,谷王和李景隆对他迫得紧一点,那可不是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