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金蝉脱壳(第7/8页)

建文帝笑笑道:“我倒是吃得惯素淡,可是他们三位却不行,好在三弟是俗家人,山上打些猎物,溪中钓些鱼虾倒也不会惊世骇俗,寺中几位师父有时也到后面来打顿牙祭,日子倒也容易打发。”

梅玉道:“只是各位都没下过厨的,懂得料理吗?”

建文帝道:“本来是大空老师父亲自来帮我们料理的,老是麻烦人也不好意思。”

姚秀姑道:“这倒没关系,他是我老叔,人最随和,招待我的朋友,不会嫌麻烦的。”

建文帝一笑道:“话虽如此说,但我们自己也该学着做做,四个人中,以我的成就最好,因为我兴趣最高,所以后来几天,都是我做菜。”

梅玉心头一酸道:“怎么能叫大哥做这些事?”

方天杰叫道:“二哥,你别怪我们,是大哥抢着做的,还把我们都赶到一边去,小弟可不敢跟大哥争。”

建文帝笑道:“是不能怪他们,我自己喜欢做,长日无所事事,总要找点事情做做,还好这山寺少人来,和尚吃荤也没人管。二弟,别说废话了,还是你说说在外的经过吧,你一去几个月,一定是发生了很多事?”

四对眼睛都盯着梅玉,只有应文的那对眼睛中充满了平淡,与其他三人迫切的期望不同。

梅玉掏出了沐荣的密函,双手递给建文帝,他接过后看了一遍,点点头道:“老王爷过世了,我很难过,沐荣能做此等表示,已经很不容易了。”

冰英的去世对另外三个人是一项重大的打击,沐英是绝对支持建文帝的,他是太祖死时托孤大臣的首枢。他去世后,世子沐荣是否还会忠心支持建文皇帝,大家就很难判断了。

应贤迫不及待地接过信函来,应能和方天杰也凑上去看了一遍,方天杰首先开心地笑道:“还好,世子总算没改变立场,大可!看来还有希望。”

应贤却不满地道:“沐荣太滑头了,他怎么能要陛下表示意见呢,这应该是他自己先作决定的。”

梅玉道:“他是个守本分的人,像这件事自然不能写详细,他告诉过我,云南一地,自保有余,勤王则不足,所以要问问大哥,除了云南之外,还能够号召多少地方及军力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旦举事勤王,就要正式与燕王作对了,他要把双方的实力作一个正确的估计。”

应能道:“只要他登高一呼,自然会有天下响应。”

建文帝一叹道:“应能!你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若是如此得人心,燕王就不可能打到南京来。”

应能低头不语了,建文帝道:“二弟!你从外面回来,情况比我们熟悉,你认为勤王举事,有多少希望?”

梅玉沉吟了片刻道:“大哥!小弟就直言无隐了,小弟以为只有两分成算,最多不超过三分。”

应贤失望地道:“只得这一点?”

梅玉道:“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因为我这次去云南,行程数千,几乎是走了半壁江山,在一般人心中,都认为朝中换了皇帝而没换朝代,这只是皇家的家务之争,与他们不关痛痒。”

“这是正统的问题!”

,梅玉也有点火了道:“只是你们这些做大臣的才分得出正统与非正统,但一般百姓心中,只知道皇帝也姓朱,也是太祖的子孙,杨大人,你别跟我抬这个杠,你该了解到事实。”

应贤道:“小侯以为勤王是无望了?”

梅玉一叹道:“沐荣跟我谈得很彻底,若有天下二分之一的兵马拥护,事情可望有成,否则就只有静待机会,但他提出一个保证,大哥到云南去,绝对无人加害。”

应贤道:“到云南去做什么?”

“成立一个小朝廷,密遣志士,游说天下兵马统帅,号召他们拥戴勤王。”

应贤道:“这可能吗?”

“这个小朝廷不是公开的,沐王会拨一批夫役侍候,大哥可以过从前一样的生活,却不能坐朝理事,除了宫中的侍候人之外,也不会有文武百官。”

“这还算什么朝廷?”

梅玉道:“这当然不能称朝廷,燕子也不允许另一个朝廷成立的,所以列位大人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坐享高官厚禄了!”

应能道:“那我们做什么?’’“陪伴皇帝,筹划一些号召勤王义军的事宜,找你们能说动的亲朋故旧,秘密致缄,相约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