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虎头蛇尾(第5/8页)

沐荣摇头道:“不!这正是他对新获国家的关心。他知道国家才自暴元手中光复没几年,老百姓才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实在不能再经一次征伐之苦了。

燕王若是能比他将国家治理得更好,他情愿让出江山来,所以那次我去请缨的结果,反倒是受到了皇帝的劝告,要我支持燕王。”

这的确是梅玉没想到的,不过他回味一下建文帝平素的言行,立刻深信沫荣说的话一点没错。

因此,梅玉有点怨愤地道:“那他为什么不早点公开作个表示,将皇位让出来呢?”

沐荣苦笑道:“他的确有那个意思,私下也跟很多人谈过,但那些人却一致表示反对呢!”

“反对?朝中不是有很多人支持燕王的吗?”

沐荣叹道:“老弟,你太天真了,不错,是有不少人支持燕王,可是皇帝在问他们时,他们却不敢表示出来的。

“他们还以为皇帝是在试探他们的忠贞,怎么敢露一点点口风呢,所以坐在那天下第一宝座的人是最寂寞的,他听不到一句真话。”

梅玉长叹一声,良久无语,最后才问道:“王爷,不管别人了,我只想问一声你的态度?”

这是很认真的一句问话,也是个很难答复的问题,但沐荣却很快地答复了,显然他对这件事已考虑了很久。

“老弟,我是拥立建文皇帝的,如果皇帝到我这儿来要我勤王,我也会毫无犹豫地发兵,这是先太祖交给我们沐家的职责。

“但皇帝如若不来,或是来了不做任何表示,我就不愿意造这个杀孽,我手中有二十万大军,都是不二的死士,我不能拿二十万人的性命开玩笑。”

自燕王入京,建文出亡以来,这是梅玉听到的第一个有力的保证,但这也是一个空洞的保证,沐荣是不可能自己发兵勤王的,而要建文前来,不仅困难重重,危险万分,建文自己也没这个意思。

所以,他只有叹息一声道:“好吧,我就把这个意思转达给大哥,由他自己去决定好了。”

沐荣又道:“兄弟,你对自己的将来作何打算,我对你的人才是十分欣赏的,就算没有皇帝的推荐,我也打算借重的。”

梅玉摇头道:“王爷盛情,小弟心领,小弟知道身无食肉相.此身只合江湖生老。”

沐荣有点失望地道:“兄弟,你不以为此生闲置江湖太可惜了吗?”

梅玉苦笑道:“不!那才合我的性情,本来我身上还背着个侯爵世子的身份不得自由,现在倒是真正地解脱了,我觉得很好。”

沐荣叹了一声:“别人说这种话,或许还有点矫情,对你兄弟,我是深切了解的,人各有志,我不能勉强你,还有什么要我效劳的?”

梅玉摇摇头道:“没有了,小弟要告辞了,我还要把镖送到大理去。”

“兄弟,若是在平时,我一定留你玩几天,但最近我在丧中,分身不开,所以不留你了,你若是有什么要事待办,倒是可以立刻就去,大理的那支镖,我派一彪兵帮你护送了去。”

“那更不必了,我身上的急事就是把王爷的话回报大哥,那倒不必太急,若是我此刻分身他处,倒反而背上嫌疑了,还是等交了镖再回头吧!”

“说的也是,燕王对我虽然客气,却也未能放心,派了不少人在这儿盯着呢!老弟的行动也该小心些,必要时不必逞强,皇帝落在燕王手中,也不会有危险的,最多要他写一张公开逊位的诏书而已。”

梅玉有点激愤地道:“其实写不写都是一样了,大家的口中都已把大哥叫成逊皇帝了呀!”

沐荣道:“那只是一些人而已,至少在有些人心中,皇帝永远是皇帝,没有那份沼书,燕王即使登上大宝,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名不正言不顺又如何,他还不是照样称孤道寡?”

沐荣笑了一笑道:“兄弟,你这是说的气话而昧于形势了。形势不如人的时候,争什么都是空的。”

梅玉也知道自己的愤慨发的没道理,低头不语,重要的话也说过了,再谈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了。

于是他告辞出来,姚秀姑自始至终都没有插一句嘴,直到他们出门后,她才低声道:

“兄弟!不要指望云南发兵了,这位小王爷比老王爷圆滑得很,他不会冒身家前途之险而勤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