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章 靖难之变(第6/8页)
梅玉与方天杰则仍旧以原来的公子哥儿的身份,或前或后,只有一脚之差,盯牢了那三个人同行。
由于建文帝落发成僧是个绝大的机密,而且他们三人又有正式的僧籍度碟,倒是没人去注意。闯过了好几道关口,反倒是梅玉和方天杰受到了不少盘查,不过他们的世家公子身份还是有用的,到时发个脾气,都顺利过了关。
这当然是由于郑和的关照。郑和对那些锦衣卫都有过吩咐,说是燕王即位天下,朝廷的人事不会太大的变动,对那些旧有的公卿们仍多礼遇,要这些锦衣卫们对一些公侯的子弟,仍宜多加优遇。
又过了几天,情况就有了变动,燕王已正式宣告即位,迁都北京,易元为永乐元年。
汝南侯梅殷因为不肯拥戴新君,已被明令颓除了侯爵,下在狱中,家产查封入官,大学博士方孝孺的境遇更惨,他因为不肯代燕王起草诏告天下,而且还当廷辱骂燕王篡位,被武士们当廷击杀,家人同罪。
郑和还称够意思的,他没有把方天杰在逃的事申奏,只说方氏一门尽屠,没有再颁令追缉。
不过这一来,两个人的世家公子身份都不在了。梅玉只是不能再以小侯的身份出现。方天杰则连身世都不能提了,两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悲愤之情,但是情势迫人,他们只有咬牙忍悲,寄望建文帝能够到了云南,得到沐英的支持,勤王重掌江山,他们才有出头的日子。
他们行经的路线是沿着长江南行,到四川后再转道入云南,这是比较迂迥的走法,原来是想可以借由水路而省却一些跋涉之苦的,但是后来发觉不能行,燕王的逻卒对水道盘查极严,沿江各府三十县都奉有密令,严查每一条上行的船只,而且还画了建文帝的图容,详细比照。
图形出于宫廷中的画师,十分传神,宫廷中还刻了版,印了十几万份,飞书传到天下,搜拿建文帝。
朱允炊虽然已经剃发易装,但经不起按图对照的,在陆上,可以用风云之色作为掩护,在船上可不行了,总不能长途乘船,也是灰头灰脸的。
所以他们还是沿着江水而陆行,走得慢一点,人辛苦一点,也就安全一点。
而且他们也不能住店,有庙宇可挂单的地方,他们尽量住庙,因为他们有着度碟,十方道友都有义务招待的,倒是安全得多。
这天晚间,他们行经荒郊,既不能住店,也不敢轻易投宿民家,因为燕王朱棣对建文帝的搜追更力,不但悬下了万两黄金的重赏。给发现踪迹通风报信的人,对拿杀朱允炆的人,更有封侯的奖励,而且往南路上,逻卒密布,更派出不少的便衣。
所以他们五个人,只有歇宿在一间破庙中,那是一座靠近江边的水神祠,庙已破落,神殿一半倾塌,也没人居住了,且喜庙后尚有一口破锅与一口冷灶。
应贤与应能去整修殿房,用枯草扎了个扫帚,勉强打扫了一块干净的地方以供休息,同时也把锅刷一下,烧口热汤,好伴着干粮裹腹。
朱允炆却跟梅玉和方天杰坐在石阶上说话,利用庙中的残烛,点了个灯火照明。
朱允炆苦笑道:“一连几天都是吃素,这儿四下无人,不怕露了形迹,最好是能弄点肉来解解馋。”
他虽贵为帝王,但是在这两个拜把兄弟面前,却从没什么架子,经常还流出几句粗俗的话以使感情更亲密。
梅玉笑了一笑道:“大哥,这一路行来也够苦了,小弟就去找找看,能否弄点肉食来呢!”
他知道大哥锦衣玉食惯了,是受不了这种苦,但是既以和尚身份为掩护,又不能当着人吃荤,现在四下无人,倒是不妨放松一下。
他跟方天杰是骑着马来的,再出去一趟,倒是不费事,而且他没多久就回来了,带回了一头香喷喷的烤乳猪。
他笑着道:“运气真不错,我跑出了两里许,看见一堆叫化子,偷了一头乳猪在烤,我化了十两银子,向他们买了来。”
方天杰也笑道:“二哥真是大出手,十两银子买一头肥猪都够了,你却买了这么一头三斤左右的小猪。”
说笑归说笑,但能够打次牙祭总是好的,应能和应贤也很高兴,他们陪着皇帝吃了几天的素也是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