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8/36页)
这件事在民间是禁止谈论的,而且事过境迁,当时的真相已难明,虽然宫廷的记载上是说上皇以秦王功高,早已有意传统,如若上皇真有此心,何以不公开废太子而改立秦王呢?
上皇惊而逊位,这句话尤值得玩味,那时廷臣多半是秦王心腹,上皇如果不逊位,恐怕还有更多的惨变演出呢。后世不是没人这样怀疑过,但太宗皇帝却是最英明的一位君主,就位后励精图治,外抚四夷,内清政治,声威之隆,远追汉武,胡人尊之为“天可汗”。
后世子孙都以太宗皇帝为范,远溯先祖德政时,第一个提起的就是太宗皇帝,而且在朝的公侯世爵,多半是太宗的旧部,承荫至今,因此后来也没人非议这一桩旧事。
郭威也知道自己犯了禁忌,不再说下去了。来到侧门,太子李适已经命人开了园门,谕他们挥骑直进。
马一直到荷轩前二十多丈处才慢慢停下来。太子、秦朗与郭勇都站了起来,那是对李益所表示的敬意。
郭威跟太子很熟,只打了一躬。李益心中很振奋,却不敢随便,正准备跪下叩见时,秦朗已经上来一把扶住了道:“十郎,不必拘礼,殿下以便服在后园相见,就是为了免除这些俗套。还是以常礼相见吧。”
李益也只是做作,他知道自己此刻还是个文人名士,应该表现得很适度,不能过于逢迎而招人轻视,但也不能过份倨傲而予人反感,尤其是在这位未来人君的东宫皇储面前,更要特别慎重。
大唐的天子都是有点浪漫气质的,这不但是手腕,而且也表现在气度上,那就是礼贤下士。
太宗皇帝李世民曾经剪下自己的须煎成灰为一个大臣合药,也曾容忍悍将尉迟敬德为争席而拳击皇叔李道宗,以爱才之名,博得群臣全力的拥戴,因而造成了不世的伟业,开创了空前的盛世。
玄宗皇帝李隆基为了爱李白的诗才,放任他的酒醉失仪,李白应召入宫作诗,宿醉未醒,酣卧廷前,皇帝脱下了自己的袍子亲为覆盖,因而传为美谈。
目前这位东宫太子李适正在准备做皇帝,因此他也一定会表现他的谦冲胸怀以博贤名,自己正好借这个机会让他满足一下,因而李益听从了秦朗的建议,弯腰长揖。
李适回了他一揖,握住了他的手笑道:“十郎的文名才名我闻之久矣,奈何始终没有机会一见!今天总算是如了愿了。别客气,我们好好谈谈。”
大家都席地坐下,宫人送过来杯盏,为他们斟上酒,李益才举杯道:“臣无状,闻知殿下在此雅聚,不揣冒昧,恳乞郭世子携带前来叩诣,一赏液池风光!”
荷轩是建在水池中的,此时满池荷花正好,随风送来一阵清香,满地红粉翠绿,确也是别有一番风光。
秦朗笑道:“十郎,我们都不是雅人,也称不起雅集,只有你来了之后才有点雅味!希望你能一赋新章……”
李益皱皱眉,他对这位太子的平素已略有知闻,腹中平平,可没有乃曾祖玄宗皇帝的那份诗才雅兴。
他不怕做诗,但不想现在做,做得深了他们看不懂,徒然炫才还落个吃力不讨好,做得浅了却又难以发挥,而且传诵出去,反而损却自己的文名,而且秦朗与郭氏兄弟都是武将之后,不擅文事,在他们面前表现也没意思,他不想做扫兴的事,因此一笑道:“殿下府邸中园林之盛是有名的,尤其是荷花之美,无与伦比,如此胜景,世子就让我多赏玩一下,何苦又罚我做苦工呢!”
秦朗道:“十郎,你的诗才敏捷,出口成章,怎么能算是苦工呢?”
李益笑笑道:“我的诗多半是逼出来或挤出来的,现在美酒未饮,好花未赏,勉强挤出一两首来也是敷衍之作,有失对殿下的敬意,倒不如先玩个尽兴,等我的诗兴发了,再好好地构思一两首以呈殿下……”
李适笑道:“说得对,十郎,你要怎么才尽兴?”
李益知道这位殿下千岁喜欢附庸风雅,但是又不懂得玩,乃笑道:“殿下如果许臣无状放肆,臣就出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