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吾国吾民 第五章 灵吾玄志(第7/15页)

巩志眉心紧蹙,却也说不出所以然。此时不只巩志,人人都想得知景泰十四年发生的大事,可一时之间,却也不知从何问起。

众人如坠五里雾中,大都督却也不说话,只反覆沉吟,低头察看那柄军刀。巩志沉吟道:“你们之中,可有谁带得纪年谱?”看这纪年谱便是国史通监,欲知前朝旧闻,自须从中来查。众人摇了摇头,无人回话。忽在此时。阿秀嘻嘻一笑,自从包袱里找出一本厚旧破书。岑焱大喜道:“纪年谱!”也是事出紧急,顾不得小童还在翻书,便己夹手夺过。

在阿秀的吵嚷中,巩志急急翻开年谱,来到了景泰十四年那几页,低声读道:“景泰十四年三月丙午……怒苍贼匪犯霸州,陷大城,典史李延、副总兵马宝、张委战死。京师戒严……”

啊地一声,众人军大了眼,原来景泰十四年,怒匪曾兵临城下,打得朝廷溃不成军,当时据点便是霸州。众人心下骇然,方知大都督何以如此戒慎,他怕旧事重演了。

霸州邻近北京,相距不过三百里,若以快马飞驰,半日便能抵达。战火一旦卷入京城,上从皇室贵族,下至黎民百姓,兵凶战危之际,人人都会惨受波及,纵使想逃,却也无处去。

一盖盏花灯闪耀,四下歌声舞乐,不绝于耳。可伍家的花棚里却是一片宁静。事关重大,霸州仿佛遇袭,怒王又似现身,倘若此事是真,京师几成空城。翠杉一脸惊惶,不由靠向燕烽的臂膀,颤声道:“景泰十四年……那不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就有怒苍山么?”

巩志叹道:“当然有。当时怒苍首领便是那位秦霸先。”听得古人之名,翠杉自不相识,茫然便道:“秦霸先……怎地那么巧,反贼都姓那个字儿……”听得此言,巩志不由微微苦笑:“他当然得姓那个字儿了。他若不姓秦,那秦仲海怕也得跟着改姓了。”

翠杉全然听不懂,一旁燕烽细声道:“别再问了,秦霸先就是秦仲海之父,方今怒苍缔寨之主。”乍闻此事,翠杉不由惊呼一声,方知秦氏父子血脉相承,全是反贼出身。心惊之下,更缩入了燕烽身旁,不敢再说一个字了。

想起改朝换代的诸多死难,众人怕的怕,惊的惊,棚里久久无言,自与广场里的热闹大异其趣。阿秀是个天生好事的,他一旁听讲,只觉这秦霸先好似十分厉害,那秦仲海更不用提了,实乃儿童鬼故事里的常客。他心里有些兴奋,便偷偷将自己的旧书摸了回来,预备瞧瞧当年大战的结果。

一片宁静间,阿秀翻到了下一页,却不由咦了一声。

“四月,贼犯沿边……召征北都督柳昂天还入景福宫……制定韬略,制贼于先。”

再来什么都没了,连怒苍两个字都不见了。阿秀拉了拉华妹的衣袖,低声道:“什么是景福宫?”华妹想了半晌,忙道:“好像是太后住的寝宫啊。”话声未毕,铁手已然伸了过来,将纪年谱取走了。阿秀仰起头来,惊见伍伯伯背对着自己,忙道:“伍伯伯,太后是干什么的啊?”

场里没人回话,因为太后早已死了,八年前全国服丧,已为她入土送了终。

眼见大都督手上还握着那柄军刀,容情极是肃杀,众人心里更怕,细声便问:“都督……您不是说那厮不敢闯入北京么?这……这又是怎么回事?”伍定远摇头道:“我不知道。”

正统军鸦雀无声,华山诸人越感惊疑,却也不敢多问。伍定远默默无言,他蹲了下来,静静望着阿秀。阿秀见伍伯伯眯起了小小的眼缝,那眼角全是皱纹,小小的眼瞳藏在深深的眼眶里,像是很古怪。阿秀给他看得难受,忙去拉华妹的衣袖,让她过来陪着自己。

一片寂静间,每个人都隐隐感觉到一件事:“怒王”开始反攻了。

自命枭雄的怒苍之主,他作风亡命,静的时候深藏九幽冥底,无声无息,动的时候却能振翅高飞,举国震动。如此人物,一旦全军出阵,辄以天雷之威,复加骤雨之急,胜则全胜,败则全败,图的是“大起大落、片甲不留”。似他这般性子,他确实有可能直捣黄龙。

可即使疯狂如秦仲海,这十年来他也不曾跨过潼关,东进北京城……这倒不是因为他打不下来,而是因为潼关是条生死界限,跨越之后,两边都没了休养生息的地方。怒王是魔火狂风,真龙则是铜墙铁壁,双方如要硬碰硬,决战时刻便要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