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天之正道 第九章 无解难题(第9/21页)
正要张嘴呼唤,忽见庙门旁搁了个面担,一名男子安安静静地蹲地煽火,正是那卢大老板。琼芳擦抹了泪水,破涕为笑,心道:“吓死人了。下回睡觉得要绑他起来,免得再次逃走。”至于卢云神功盖世,是否会自行断绳逃亡,那也不及深思了。
时在除夕午后,连绵大雪早已止歇。正午天气放晴,阳光普照,路上积雪销融,其势甚快。琼芳神清气爽,走了过去,却见摊前凳子空荡荡地,不见一个客人过来吃面。转看远处街道,街上行人来往,颇见喧闹热闹。
满街人潮里,偏只这处面摊安安静静,不见半个客人。炉火早已升起,水也沸滚了,面摊香喷喷,一切却坏在这个老板。那老学究望街边一蹲,全镇的热闹全消褪了。百年古尸煮面端碗,跳尸也似的送往迎来,客人又不是买棺材,谁还吃得下东西?
叫卖叫卖,不叫怎能卖?买笑买笑,不笑谁来买?琼芳看得暗暗摇头,她撇了卢云一眼,叹道:“卢大哥啊,你的生意烂得怕人,看来你的面肯定难吃。”正说得高兴,忽见卢云沉目不语,似有不悦之色,琼芳忙吐了吐舌头,趴到了卢云背上,腻声道:“对不住嘛,跟你闹着玩的,快别生气了。”
琼芳甜梦方酣,尚未梳理衣装,一头秀发散垂双肩,望来极为慵懒。一旦趴在卢云背后,秀发便即垂落,尽数洒在卢云脸上,那柔软胸脯更贴上了背,分毫不懂瓜李嫌疑。
卢云吃了一惊,身子向前倾俯,左手轻轻一摆,已将琼芳转上了竹凳,道:“坐下,我煮面给你吃。”琼芳笑吟吟地坐下,随手扎上了头发,拢做了一个髻,笑问道:“喂,我们人在哪儿啊?”卢云添炭送炉,淡淡地道:“淮安。”琼芳暗暗惊奇,想不到卢云肩挑面担,另又负了一人的份量,脚力依然雄健,竟能夜行百里。看他脚程如此神速,元宵前必能抵达京城。
正想间,忽见远处地下插了只筷子,好似是卢云之物。眼看大水怪忙着煮面,琼芳便兴冲冲起身去看。来到近处,只见筷子插于青石板上,深入数寸,石板旁还写了有字,看那石板硬如铁石,却能刻得有字,料来必是卢云所为。
琼芳低头去看文字,只见字形狭长、体态飞动,赫然便是小篆书体。篆体专以石刻碑文,近人甚少书写,琼芳毕竟出身书香门第,仍得辨认,她怔怔看了半晌,不由低声惊忖:“恨?”
远处卢云正在煮面,看他背影平静,却也瞧不出是否真有恨意,转目再望地下,另又见了小篆连书,依序读去,连同先前的恨字,共计是“恨怨悲苦憎怒嗔”等七字。工整中不见顿点转折,深得篆体“侧勒掠啄”之意。再看七字旁另又有一行字,却是“仁爱慈孝耻义廉”。字体扁方横势,古拙藏锋,却是七字古隶。
隶书源于秦代,于东汉达于极盛,琼芳幼年临摹过“张景碑”、“史晨碑”,自知隶字仿古,笔势难以触及。她见那个“仁”字满是压抑,上下极紧,左右宽舒,似给老天爷一脚踩得平了,悲郁中却又自成坦荡格局。她满心好奇,当下起身来看,只见庙旁地下写满了文字,她喃喃读道:“是故恨人所以得仁,无爱者必不怨,不慈者必无悲,孝而有苦,憎后耻来,义自怒生……”
一字一字慢慢读着,只见笔画越来越快,渐渐由快而乱、入为章草、转化行草,而后疯狂凄厉,最终以狂草之态扑天盖地而来。琼芳眼花缭乱,只能勉力辨认……
“夹天地七大苦,破人情七大碍,遂舍善恶之心,得称……”
最终正书二字楷书,琼芳目望地下,掩嘴惊叫:“剑神?”
正发呆间,卢云也煮好了面,听他唤道:“琼姑娘,过来吃面了。”老爹喊吃面,琼芳赶忙答应一声,便急急溜回凳子上,手拿两只筷子,自在那儿击打为戏。
卢云端来大面,看那碗大如盆,热气飘来,当真洗脸也够用了。琼芳心悬石板上的怪字,却又不敢直截了当出口来问,当下樱口一张,稀哩呼噜地吃了起来,预备一会儿再来探询。
卢云见她吃得香甜,便在她身边坐下,问道:“好吃么?”琼芳见他满面关切,想来颇为在意客人口碑,心中便想:“我要说难吃,他一定半天不理我,可要说好吃,他说不定又端来一碗,那可要吐了。说不得,给他找些麻烦吧。”当即蹙眉叹息,低诉道:“你的面真好,算得是天下第四。”果然卢云微微一奇,忙道:“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