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 第十一章 最后一战·燎原火(第7/7页)
“陛下,长夜漫漫,辰月的耳目众多,陛下还是不要离开主帐的比较好。”百里恬转过身对着这个年轻人微微一笑。
“百里卿你多虑了,有阴老师在身边,我还没有那么弱不禁风。”这个穿着蓝衫的年轻人正是当今天宝皇帝,就算是最接近神的古伦俄估计也料想不到,这个辰月欲除之而后快的所谓“伪王”,前太子白渝行,竟敢出现在天启城外。
白渝行的身后走出一个白发的老人,眉间是一个醒目的红痣。他对着百里恬点了点头,示意一切周全。
百里恬心里苦笑了一下,虽然有天罗山堂的阴家家主在,年轻的皇帝在离天启这么近的地方出现,也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不过年轻的皇帝的坚持并不是没有道理,如果和天启发起战争,军营中皇帝振臂一呼,蔷薇大旗余威尤烈,摇摆不定的诸侯自然会前来归附。
“百里卿确定是今晚么?”白渝行望着远方一年前仓皇出逃的巨大城市,黑暗里这座他熟悉的城市好像是一只在安静沉睡的巨兽。
“是的,今晚就是最后一战,一切按计划进行中。”百里恬信誓旦旦地说,心里却有一丝忐忑。
战场上瞬息万变,这次的“天火”计划若是有一个环节的差池,自己七年的苦心经营可能就会付诸东流。
不过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只有相信城里一切顺利。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在既定的时刻,和唐国的军队一起里应外合。
“报!楚卫国桂城君魏长亭,带楚卫国五万楚卫重步勤王!”
“报!淳国三军指挥使敖谨,带淳国四万骑兵勤王!”
“报!晋北国骑都尉雷烈,带晋北国三万轻骑勤王!”
百里恬扬了扬眉,转头对着白渝行笑了笑:“陛下,万事俱备。”
白渝行对着黑幕下的天启城,湛然的眼睛里突然发出一种锋锐的光芒:“百里卿,你等的东风到了。”
天启城郁非门的城楼上,一道紫色的火箭在黑夜里冉冉升起。
“传令,各国联军,攻城!”百里恬大喊一声,早已整装待发的唐国骑兵开始向着天启城门冲锋,插在骑兵背上的百里家金盏菊的旗帜潮水般前行,而中军里豁然升起的一面大旗在夜空中猎猎飘扬。
时隔十四年,大胤白氏的蔷薇旗帜第一次站在了星辰与月的黑幡的对面,发起决然的反抗。
唐国骑兵的身后,晋北白甲的出云骑射,淳国黑甲的风虎骑兵和楚卫长枪林立的重步,黑压压汇成一道巨龙,铁甲的兵士们发出震天怒吼,手中枪剑直指天启。
诸侯联军的正前方,郁非门缓缓洞开,天启皇城里,火凤燎原。
大胤圣王十四年,天宝元年,九月十八日,天启大火。
星辰与月的黑色大旗终于在悬挂了整整十四年后,在这燃烧了三天三夜的熊熊烈焰里坠落。
胤清帝白渝行在这个惨烈的夜晚,亲率十万大军冲进天启,在太清宫重新登基称帝。
大胤七百年历史上最黑暗血腥的十四年,缓缓落下了帷幕。历史铭记的这一个夜晚,有太多的人埋葬在不为人知的烈焰中。而活下来的人终于可以抬起头,迎接他们所希冀的新时代。
杨拓石因为当夜投诚有功,被赦免了一切罪行,官居原职。然而一年之后,他还是被调离了羽林天军,做了太仆寺卿。这是个清贵的闲职,从官衔上说并没有下降,从职位上说却是远离军权。杨拓石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购买了一处院落,开始种花养鸟。当年叱咤风云的左将军很快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直到天宝四年。有一个御史上书说陈重家眷私自祭奠反逆,应处流徙,杨拓石一反往常的低调处事,上朝咆哮,被羁押入狱。跟着又有御史弹劾杨拓石私藏兵甲,勾结辰月残党。天宝四年秋,杨拓石被流放越州,途中病故。
当夜,已经是天罗家主的舒夜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默默地叹了一口气,屏退了从人,独自一人喝了一夜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