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中兽 The Beast in the Cave(第3/4页)
我调整了一下目标的方向,再一次向野兽扔出了石块。这次我应该是完全击中了它,我惊喜地听到它轰然倒地的声音,再也没有动弹。我长吁了一口气,整个人都筋疲力尽,瘫软无力地倚靠在墙上。然而事实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野兽的呼吸声还在继续,它深深地大口喘着气。这时我才意识到它还活着,只不过受了点伤。我再也不想去试探这头野兽了,我整个大脑都被恐惧感占据,没有再去接近它或者用石块打死它,而是选择了向着我来时的方向全力逃跑。跑着跑着,我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哦不,是一连串的声音,后来瞬间变为了金属撞击发出的尖锐声音。没错,这熟悉的声音就是导游的脚步声啊!我已经可以看到手电筒发出的微弱闪烁的光了,光映在拱形的洞穴里,慢慢向我这边靠近。我激动地大声喊起来,尖叫着,喜极而泣。我向着导游狂奔过去,然后瘫倒在他的脚边,紧紧地抱着他的靴子,口齿不清地跟他描述刚才发生的一切。我把这个故事说得尽可能夸张,也向他表达了强烈的感激之情。最后,我终于清醒过来,精神恢复正常了。导游告诉我,他发现我在洞穴入口处掉了队,跟大家走散了。他仔细询问了一些见过我的人,然后凭着自己对方向的直觉,从他最后一次跟我说话的地方出发,苦苦搜寻了整整四个小时才发现我的踪迹。
过了一段时间,我终于回过神来。有了导游和他的手电筒,我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又重新鼓起了勇气,想要跟导游一起回去看看。它虽然被我击中了,但毕竟在黑暗中还隔着一段距离,还没死掉。我想借着手电筒的光,再研究一下那头怪兽到底是什么物种。沿着我之前留下的脚印,我和导游结伴走回去。多了一个人陪着,我感觉好多了。我们回到了那头野兽附近。很快,我们就发现地上有一个白色的物体,这东西竟然比反光的岩石还要白。我和导游小心翼翼地向它靠近,当我们看到它时,几乎是同时发出了惊叹的声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还从未见过长得如此怪异的野兽!从外形上看,它很像是类人猿,我们猜测它很有可能是从在各地巡回演出的马戏团里逃出来的动物。它头部的毛发像雪一样白,毫无疑问,这是长期待在漆黑的洞穴里不见光亮形成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漂白效应”。不过这毛发也有点过于纤细了,而且很稀疏,长度已经垂到了肩膀的位置。它的脸背对着我们,几乎是趴在地上,四肢看起来很不寻常。在我之前遇到它时,根据它的脚步声判断出它走路的异样,果然现在也同样能看得出来。有时它用四只脚走路,有时只用两只脚。钉子一般细长的爪子从四脚趾间伸展出去,但它看起来很不擅长抓握,原因可能跟我之前提到的“漂白效应”有关,是长期居住在洞穴里造成的。这个特点和花白的头发一样,都是“漂白效应”的典型特征。但是我们没有发现它的尾巴。
野兽的呼吸声现在听起来已经非常微弱了,导游掏出手枪准备向它射击。就在这个时候,野兽突然叫了一声,阻止了导游开枪。那叫声难以用语言形容,绝不像是任何种类的类人猿能够发出的声音。我猜想野兽向我们发出叫声应该不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黑暗死寂的洞穴中,没有见过任何光亮和其他动物。这声音难以辨别,就像是在缓慢地、不断地低声交谈。突然,那野兽的整个身躯都开始抽搐,爪子颤抖着向我们这边伸过来,又收了回去。它一边抽搐着,一边把它雪白的身子向我们这边转过来,让我们能看到它的脸。就在看到它眼睛的那一刻,我心里一阵发慌,简直惊呆了!它的眼睛是黑色的,乌黑发亮的黑色眼睛,跟它雪白的毛发和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在这之前我完全没有察觉到。它的眼睛同其他在洞穴里居住过的动物一样,深深地凹陷在眼眶里,虹膜由于看不到光亮而完全退化了。我更加仔细地观察了它的眼睛,发现它的面部并不像普通的类人猿那样长着突出的下巴,但是毛发要比类人猿浓密得多,鼻子很突出。
我和导游注视着这头神秘的野兽,它微微张开了厚厚的嘴唇,发出了一些微弱的声音,然后便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