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回下 戍孝全孝别故君 孝嗣仗义辞旧主(第6/9页)

戍孝登时恭敬地对成氏奏道:“从前曾向您禀奏过的那口村雨丸宝刀,臣无论如何也要把它献给您,以实现家父犬冢番作临终时的遗训。然而在稻村时,因您与其他败将他们同居一室,诸多不便,未能禀奏。今晚即将久别,恐后会无期,所以急忙说出愚意,也许会因而使您吃惊,请恕某之不敬。”他说着把身后放着的刀匣拿过来打开盖,拿出装在刀鞘内的那口太刀,跪着用一只手拄着奏道:“这口太刀是您先考持氏朝臣的传家宝,春王和安王二君之遗物,无论如何也要献给您。臣今天总算实现了亡父的遗志,实不胜欣慰。因有上次的教训,请允许臣在您的面前试试它是否是真的村雨丸。”他说着往后退了退,解开刀袋拔出那口宝刀,那三尺冰霜虽夏犹寒,实是稀世之名刀,蜡烛也因而忽然增光,四下生辉。他紧握刀把挥舞起来,说来也奇怪,从刀尖喷出水气,像露珠一般劈里啪啦地落在席上。成氏主仆不觉用衣袖急忙掸拂,蜡烛都几乎被掸灭。这时檐上掠过剧烈的暴风雨声,加上电闪雷鸣,与室内的刀光水滴相辉映,此情此景实难言喻。成氏不觉开口道:“信浓君!我的怀疑已经消除了。快把刀收起吧。”他急促地予以制止,戍孝应声从怀里掏出准备好的小绸巾把水湿的刀擦擦,纳入鞘内,然后趋膝向前,用双手捧着献给成氏。但成氏不肯受,他说:“喂,义士!虽你志可嘉,但我无一介微恩,怎能受此名刀?把它做为你家传给子孙的宝物吧。”戍孝听到他如此推辞,忙道:“您的命令虽不敢违抗,但臣有家传的桐一文字短刀,近日又蒙里见将军赐了一口名刀,其他刀剑则不需要了。这村雨刀是您家的宝物,怎能做别人家的传家宝?匠作、番作这父子两代的忠心,到了臣的这一代才得以实现,您怎能推辞呢?”他这样一解释,成氏深深感谢,他说:“你说得对,是我错啦!”他答应着把太刀接过去,主客的心这才雨霁天晴一般豁然开朗,只听到房檐还有滴水之声。

当下成氏激动得噙着泪花,把村雨丸几次捧过头顶,然后才放下,又对戍孝致谢道:“信浓!想到你的忠义,更使我感到可耻和德薄。今得到如此宝物,怎奈旅途之中,无以酬谢,就写几个字送给你吧。”侍坐的望见一郎急忙为他取来笔墨;科革七郎秉烛照明。成氏拿起身边的折扇,将它打开,握笔想了片刻后,写下几行字,自己看过笑着说:“写得不好,你看看吧。”他说着伸开胳膊,将打开着的扇子递给戍孝。戍孝急忙趋膝向前接过来后,在烛光下定睛一看,正是成氏自咏之歌:

浒我旅人在归途,忽逢村雨湿衣袖。

接着还有一首表示同一心境的歌:

耿耿忠臣昭日月,天公送还村雨刀。

戍孝反复吟诵,深受感动。他说:“您即席作歌实在妙极。臣一定将它传给子孙,作为传家之宝。此歌真是一唱三叹使人情意难禁。请恕臣冒昧回赠一歌。”成氏说:“好极啦!快快咏来。”戍孝高声咏道:

亡父遗训得实现,今可晾干雨湿衫。

吟咏了两三遍,成氏侧耳听着,不觉拍着膝盖说:“太漂亮啦,即时达意,妙趣横生,你快将它写在这上面。”他说着拿起刀袋,把里儿翻过来递给了他。戍孝不敢接,说:“请不要让臣现丑啦!”成氏哪里肯听,望见和科革拿来笔砚,催促他动笔,戍孝见难以推却,便在那黄绸子里儿上写下了那首歌。成氏等到墨干之后,将太刀纳入袋内,此时夜短已经听到二更的钟声。犬冢戍孝登时将那扇子折起来揣在怀中,复对成氏奏道:“臣多年的宿愿已经实现,人各为其君,浒我虽是邻国,但是从今以后便不能为您尽寸忠了。望您多多自爱,夜已深了,请就寝吧。”成氏听了嗟叹道:“你说得是,明日就真正要分别了。”望见一郎和科革七郎也一同向戍孝话别。这两位壮士日前用犬江的神药得以起死复生已感恩在前,今又听到犬冢的忠孝之志,更加敬服,所以悄悄表述了惜别之情。次日天气晴朗,于是成氏在辰时离开国府台城,至荒河登舟,下河边二郎、真中大内藏和望见、科革以及浒我的一百十几名随从在前后跟着。犬冢信浓也带着士兵送至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