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不灭者的回忆 第三十九章 呓树。科学世界(第4/6页)

只闻到耳边传来嗡嗡之声。逆风低声告诉我们,那便是蝇。不同于常见的蛾,蝇振翅的响声颇为惹人心烦,似乎总在耳边,挥之不去。有人默默掏出了匣灯,猛摇了几把摇杆,我正欲制止,他已松下了栅板,顿时刺眼的电灯光将光明投射在这座黑暗阴冷的地下池塘。

“快把它灭掉!”我朝着他大吼,来求知派不久,我尚无法叫出所有人的名字,但我非常了解那些在半空中飞舞的巨蛾喜趋光而至。灯光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快熄掉!”我回首大吼道。

“没事。”一只手轻轻拍在我肩头,“莫怕,蝇生性厌光而非喜光,也因此它们才聚集于此无光之处繁育后代。”那盏匣灯轻晃数下,白光便将我们身边的蝇群驱离,可以看见大股的蝇群从我们所立之处避远散开,原来是我多虑了。

籍着灯光我开始渐渐看清,水池周遭或攀倚池壁、或直矗于池水之中的,是一株株水生植物,冒出宽大的叶与纤细的植茎,一些瓶状的果实便悬挂在植茎顶端,逆风称之为“猪笼草”。我怔怔盯着一只果实的笼盖缓缓打开,三两只蝇从中爬出,细长腿巴在笼口边缘,不时抖动翅羽。待翅膀晾干便飞入半空,在水池半空寻找配偶,交配之后纷纷落在荷叶上产下卵。卵生蛆,生为白色的柔软的幼虫,蛆在荷叶有限的面积上纷纷蠕动,那些不慎被挤下跌入水中便淹死,所以每一片荷叶四周都漂浮着厚厚一层蛆尸。

逆风长老探下身子捞起一把在蛆尸放在我们手上,“来瞧瞧,来瞧瞧!看看这些是什么哪,你必然见过的!”一些挣扎地在我手上扭动、蔓爬,另一些则已死去僵硬,它们细小的身子僵硬之后好像米粒。

“有什么走过来了。”一名学员低声惊呼。

“快灭灯!”另一个声音惊呼道。

“莫怕,”依然是逆风的声音,“植物人没有眼睛,看不见我们的。莫怕。”

匣灯的照射之中,一个人形生物晃晃悠悠走过来,他周身都缠满肮脏的布条,我本以为他会走前来攻击我们,正欲躲避,可他走到池塘边就止下脚步,对于只有数步之遥的我们全然无视,从不知何处掏出一张密密细细的网,将网撒入池塘里,然后利索地收网,将荷叶连同厚厚一层蛆尸尽捞起,然后捧着网袋又晃悠悠地走入黑暗。

“让我猜猜,植物人以蛆的尸体为食,是吧?”我朝着逆风长老问道。

“植物人以何为食我不得而知,”逆风道,“然而蛆的尸体,我们人人却都品尝过。”手心里尸体蜷缩的蛆,腐白而僵硬,果然与我常吃的粮食有些相像。那就是米!突然一阵反胃。

“没错。蝇的幼虫,学名为蛆,白色而无味,含有丰富营养,而人所吃食的粮食之一,便为蛆。人常常称之为,米。”长老严肃地说着,似乎仅仅在教授一种寻常的课程知识。真好,这番话令我暂时不再觉得饥饿了,真好。

我以为这便是这场“昼行”所见识的真相的极端,可直至结束我才知这远未结束,那天我们还见识了更多,更多。我们见到了植物人小心翼翼地将一条“裤子”从一株二叉树剥下,置于风室吹干,原来那些制成裤子的材料竟是风干之后的树皮;我们见到织布蛛将丝线织为毛毯,难怪每到梅潮时节总觉毛毯湿脚;见到成捆的阴干的植物躯体被砌成堆,植物人缓慢又不无痛苦地锯着它们,将钉子敲进去制作为家具。

一切都是植物在生产,与书本上所谓的生产社会全然不同。我喃喃道。

是的。逆风长老说道,我们早已经离不开它们,人的生产力被皇帝转移去执行他的某项计划,而代替人的,是植物。

我望着几位动作笨拙迟缓的植物人出神,他们周身为布条所覆的,偶尔暴露出的皮肤,便为植物表皮的脉络。身边的小学员们拾起石头砸在植物人肩背上,看着他们迟钝地不知所措。

回到据点之后,我们仍在思考一个问题:植物人究竟是何种生物?对此,众说纷纭。

有人说,那只是徒拥有人形可移动的植物罢了;而有些人认为,每一个植物人,内心原本都是人,只不过在心底里发芽的异株已控制心智与身体,灵魂已灭,徒留一具躯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