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十二个故事(第3/5页)

“那个啊…”房玄龄干巴巴的说:“老二啊,”

季言之扯嘴,很是光风霁月的道:“父亲叫我言之,你老称呼我老二,我很没有代入感的。”毕竟他现在满打满算不过才十四岁(虚岁),毛都没长齐叫什么老二。

房玄龄眼皮子一跳,嘴巴一抽,不是因为季言之说话有点客气,而是他真的好不习惯,以前跟个土匪(这里特指程咬金)似的上蹿下跳,仗着卢氏偏疼,连亲爹也敢瞪、说话呛死人的次子居然变得这么知礼,简直都让房玄龄忘词了,根本就不记得李世民让他开口的本意是什么了。

杜如晦摇头,只得道:“陛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后再谈不迟。”

李世民瞄了一眼已经朝房玄龄露出凶牙的卢氏,想想依着房玄龄怕老婆的劲儿,他也不好留在这儿‘围观’卢氏训夫,所以顺着杜如晦给的台阶,就此离开了房府。

杜如晦留在房府,看样子是准备和房玄龄彻夜长谈。至于李靖,则被季言之留了下来,目前正蹲着他的面前,替他针灸治疗风寒腿。

“贤侄动作熟练,看来医术不错。”

“我每回出山采买日用品时,偶遇的上溪村村民也这么说。”

季言之收针,微笑着询问李靖感觉如何。李靖笑着回答:“感觉没那么酸痛了,所以叔父说你医术不错。”顿了顿,李靖突然想到患有足疾,性格越来越变化莫测的太子李承乾,不免灵光一闪问。

“贤侄可对医治足疾有把握?”

季言之缄默片刻,回答道:“曾医治过摔断腿的动物,应该算是对足疾有把握吧,叔父问此话,可是想让侄儿前往东宫为太子治疗足疾。”

“太子之腿乃是骑马不慎造成的,当时事发紧急,孙大夫又外出云游,只能让宫中的御医为太子接骨。可到底御医不如孙大夫一手医术出神入化,即使宫人们甚至于皇后娘娘亲自照料,到底还是让太子殿下落下了足疾。”

长孙皇后在时还好,李承乾倒还能稳坐太子之位,可长孙皇后一去,不光早对太子之位有窥探之心的魏王李泰,隋炀帝姬杨妃所出的李恪、阴妃所出的李佑也都是心思浮动,也只有李世民这国事精明、家世糊涂的主儿才会认为他的儿子们兄友弟恭,私下的感情和明面上一样和谐。

“长于谋国,弱于治家。皇后娘娘去世得太早了,”以至于几乎都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儿女都长歪了…

季言之突如其来的感叹,让李靖眼前一亮。李靖道:“贤侄说得没错,陛下乃开疆扩土之君,一心想把太子比作自己,却忘了大唐至陛下以后需守成之君,好好稳固陛下打下的这一片河山。”

“叔父的意思,侄儿懂了,治疗足疾是小,但治疗心病才是重中之重吧!”

李靖颔首而笑:“贤侄当真变得灵慧聪颖,看来这帝婿你不当也得当了。”

季言之嘴巴一抽,忍不住毒舌道:“叔父可拉倒吧,侄儿可还想多活几年。依着陛下女儿们的嚣张跋扈来看,侄儿可不想减了寿命不说,还要时刻提防未来的公主媳妇给自己找绿帽子带。”

他什么都可以忍,但绝对不会忍受自己头顶不长头发改长绿油油一片的青青草原。

所以呵,皇帝家的女儿不愁嫁,谁娶谁倒霉……

李靖被逗笑了,畅快淋漓的笑了一会儿后,才摇着脑袋的对季言之道:“这些话你对叔父说也就算了,可万万不要到…比如说你程叔父的面前,他那张破嘴啊,保管会把你对公主们的嫌弃堂而皇之的拿去嘲笑陛下,,到时候啊,你这小兔崽子免不了会吃一顿挂落!”

“吃挂落总比被逼着娶不喜欢的人要好。”

季言之一脸无所谓的耸耸肩,然后将金针收拾起来,和着李靖道了一声‘时候不早了,叔父好生休息’,便出了客房,在房府仆人的带领下,去了原主房遗爱住的小院休息。

即使三年未有它的主人踏入,但整个小院依然一尘不染,显然主人不在的三年,小院也是经常有人打扫,就盼着偶尔有一天能再次迎来它的主人。

季言之环视周围,将小院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的记住,深深的印在脑海中,随后推开房门,慢慢的走了进去。原主房遗爱从小都是个坐不住的孩子,上蹿下跳皮实得很。整个屋里除了刀剑棍棒还是刀剑棍棒,连一本闲书也没,可见就不是一个爱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