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因果(第4/5页)
铜雀道:“这并非人工雕得,而是天然形成。”
“不可能吧?”建文大吃一惊。
“根据传说,显照和尚在船沉之时,发下最终的一个大誓愿。他把一身精微佛法散入海中,护住沉船。因此每一块沉船碎木,都蕴藏着芥子大小的一点佛性。它们在海眼中被揉搓、凝压成海沉木的过程中,有那一点佛性牵引,自然化成了一尊佛像。”
“这,这也太玄了吧?”
铜雀把海沉木递过去,对建文和七里说:“你们可以试一下。显照佛木泡入水中,佛头会自显圆光。”
建文连忙起身,从船外打了一桶海水上来。七里把佛木往桶里一丢,只见水面波光粼粼,那佛像顿时生动了许多,只见一轮威严圣洁的圆光自佛头后悄然显现,宝相庄严。
建文把它拿出水来,圆光顿时消失。他重复了几次,确认只有在水中,才能看到这幅异象。而且这光不是来自于什么镶嵌的珠玉,也不是水面折射的错觉,就是凭空出现——这个特色,确实不像是人类的能工巧匠所能做到。
可若说它是自然形成,岂不是更匪夷所思?
七里从他手里接过海沉木,反复端详。她比建文更迫切地想知道里面的秘密,也看得更加仔细。可任凭她如何观察,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端倪。
“水显圆光,这是显照佛木最显著的特征,根本没法伪造。所以有圆光者,必是真品。”铜雀说到这里,惋惜地拍了一下大腿,“可惜世人对佛木的挖掘,也只到这里为止了。至于这圆光和佛岛之间有什么联系,就没人能参透了。”
建文脑筋转得飞快:“莫非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在水里可以投影出文字?”
“已经有人试过了,没有。”
“那就是佛木自带的纹理褶皱,墨拓下来会形成海图?”
“也试过了,不是。”
“剖开佛木呢?也许里面另有玄机。” 建文越说越兴奋,把脑子里的种种藏宝故事全翻出来了。
铜雀连忙制止了太子殿下的疯狂联想:“这么多年了,无数能人异士都琢磨过显照佛木,什么法子都试过了,始终没人能参悟其中真相……”
说到这里,铜雀突然换了个口气,“其实之前也曾有人宣称自己参透了显照佛木里的秘密,扬帆出海去找,但是一个回来的都没有。所以到底这些人是不是真的领悟到了毂中奥妙,是否真的找到佛岛,谁也不清楚。”
“真是一群被贪婪蒙蔽了智识的家伙啊。” 建文撇撇嘴,始终觉得这个传说特别不靠谱。
这时铜雀淡淡地抛出一句话:“那如果我告诉你,你们大明的先皇出海,也是为了这个宝藏呢?”
建文猛地从原地跳起来,他捏紧了拳头:“荒唐!我大明富有四海,岂会为了这点东西就御驾亲征!”
“哦,那大明水师出海,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煊赫国威,镇护夷藩!”建文清楚地记得,在舰队出征之前,父皇颁布的圣旨就是这样说的。
“煊赫国威,镇护夷藩,这种事郑提督去做就够了,为何天子要亲自出海?殿下饱读史书,该知道天子譬如北辰,岂可轻动?”
“那……怎么也不可能是为了佛岛宝藏,父皇不差那点钱。” 建文还在试图辩解。
“他当然看不上佛岛宝藏,但是他和其他帝王一样,渴望的是长生不老。那一串海中奇珠,是他唯一的希望。”铜雀严肃地指出来。
建文面色煞白,难道父皇兴师动众,派遣了这么大规模的舰队出海,也是为了这劳什子佛岛?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大明水师的路线确实很奇怪,并没有沿着惯有的航线深入南洋,很少停靠海港,大部分时间是在海面上转悠。
“可海沉木明明是七里从幕府将军那里偷来的,我在父皇的船上,可从来没看到过这东西。”
铜雀道:“我之前曾经跟随高丽商团,在海上觐见过大明先皇。他们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利用商团的力量,找出显照佛木——倘若先皇知道这佛木被幕府将军拿到,恐怕大舰队会直接打到江户也说不定呢。”
建文有点发怔,他可没想到,大明水师这次出海,居然是为了这么一个隐秘的目的。回想当年,他发现大明水师停靠的地方,都是极偏僻的渔村和城镇,每次都派大军登陆占领,搜查一遍才走。当时他觉得不解,现在回想起来,分明是在找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