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魂飞魄散?(第3/4页)

一次是唐婉和赵明诚与他闲谈时,谈到陆游频频去沈园题诗,非常委婉含蓄的表示虽然陆游还没死(他真长寿),但希望他担心国家大事、子女教育等事。刘义庆对读者们的素质表示担忧,他认认真真带着文人们整理的故事和闲情雅趣就不如平平淡淡的几次闲谈中聊到的内容?

第二次则是在前些年间,李清照按照金石录试图回购珍宝,回购多年,终于把钱花光了,无奈的接受了刘义庆的邀约,出了一套评点,附词。她早就把一千多年的世说新语都看了一遍,期间一些令人感慨的段落自然题词在书上,刘义庆拿回去一看,质量真高,在宋词之中可算是上品,依照之前的承诺,把那副‘仙湖玉山图’给了李清照。就是朱砂痣阎君的写真图,画家们的画没有都交给他,回家之后又格外画了不少。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不用拿图画去换,他们早就主动写完了。

刘义庆近年来没有什么好题材,明初没有风流文人,明朝的制度让人风流不起来。

刘彻回到帝镇,就看到朱棣和朱高炽正拿着细竹竿,在戳着河边的芦苇丛,好像有什么东西躲在这高大繁茂的、将近两亩地大小的草丛中。在船上一跃而下:“找什么呢?现在没有活鹌鹑。”

“你回来的正好!”朱棣有些激动:“朱允炆失踪了,汉武帝,朱允炆是否经你之手离开此处?”

“哦,哦?”刘彻也是一惊:“这怎么可能!在朝代覆灭之前,只有皇后能离开,皇帝万万出不去。是不是他躲起来了?”我连年忘记收税已经够了,如今总不能丢个人吧?哪有这等奇事!

朱棣摇摇头:“我已经搜寻了半个月,至今一无所获。你的印信还在吗?”

刘彻伸手在袖子里一摸,袖子里有暗袋,印章就在其中:“还在这里。真丢了?”

“大概丢了二十天左右。”朱棣忽然觉得不对劲:“汉武帝,好像一点都不着急?这难道不是你失职吗?”

刘彻袖着手:“嗯?我既不是狱卒,你们也不是囚徒。能跑出去是他本事。再者说了,皇帝神秘失踪的故事,以前也有过。”

“什么时候?在哪儿找到的?”

刘彻缓缓道:“古时候,有个皇帝被他的妃妾套了麻袋,丢在竹林的杂物堆中。过了十年才被人发现。”

朱棣:你要是这么认真我可就信了?我真的要信了?这不是开玩笑吗,武曌都不敢做这种事。

但竹林后确实有一个巨大的杂物堆。里面丢弃着历年来被人丢掉的陪葬品,旧的衣物,损坏的器具和家具,总之就是各种不能烧也不能埋在土里自然消亡的垃圾。甚至还有一套无主的金缕玉衣,皇帝们自从发现这东西不能让人的魂魄永远存在于躯壳之中,就觉得占地方,笨蛋把它丢掉了,聪明人则拆开贴在墙上,变成一面玉墙。

要说这那个杂物堆里藏着一个人,应该不难。倘若有人愿意来这里捡垃圾,秦砖汉瓦唐时碎玉都捡的到。

“我首先怀疑的就是那里,试探过了,不在其内。”

刘彻当然不相信别人说的话,自己也去勘察了一番,嗯,确实没有人生存过的痕迹,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确实不在这里,第二则是潜进去之后把自己埋好了,就一动不动。

如果一个人躺下之后不会口渴饥饿、不需要解手,也不会躺的腰酸腿疼,那好像能躺得住。

朱元璋在这半个月以来,对朱棣的态度冷淡愤怒,但透着一股诡异,言辞不严苛,动武的时候也很有分寸。他心存忌惮,又不想让朱棣知道自己忌惮。“此事实在是难办。武后有何良策?”

武曌也没什么好办法:“我飞一圈替你看看,等出去之后在外面再找找。”

朱元璋一把攥住她的手腕:“你我是知己,我就问你一件事,这世上有没有令人魂飞魄散的法子?”

“没有。多年前我为了王氏和萧氏也搜寻过此法,真的没有,巫蛊压胜都是假的。往生池都被管制的也很严格,此前曾有狱卒灌醉了仇人,想要偷偷扔进往生池里,当时就被查获。”虽然每天都有万余人去转世投胎,但管束的始终很严格。

朱元璋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开始怀疑,是武则天没本事吧。

继续搜寻始终未果,却等到了人间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