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安史之乱(第3/4页)
四皇子李琰嫌王妃无子,与她分居,只学着父皇的样子收集天下美人,生了五十多个孩子。两个宠姬争宠,求教于非自然力量,在他鞋里暗暗的塞了符咒。他的仇人听说这件事后,告诉皇帝说,四皇子诅咒皇帝。上朝时要脱鞋,证据极容易拿到。李琰死到临头惊惧万分,拼命推理一番,认为这是美人们争宠,并举例无数。
由于没有《常用符咒大全》来作铁证,难以分辨瞎画的圈圈道道到底是诅咒还是争宠,李琰软禁不久就自己把自己吓死,韦王妃送回娘家,二美人杖毙。
转眼到了天宝四载,杨玉环自然不愿意没名没分的做个女道士,皇帝已经须发皆白,不知寿命几何,如果没有名分,日后就没有保障,无以为继。李隆基也想给她名分,于是先给李瑁塞了个媳妇过去,前任寿王妃无子,事情都好办。
李瑁心里依然不好受,他当年对玉奴一见钟情,一求就到手,结果变故接二连三,只好安下心来,活着最重要。
问新娶的韦氏:“你善于歌舞么?”
“妾粗通音律,不擅长歌舞。”
李瑁又仔细端详她,端庄纤弱,不明艳不妩媚,暗叹:好好好,这个老婆是安全的。红颜薄命,红颜的丈夫更薄命,贵为皇子,也要遭遇乔知之之苦,玉环却不如碧玉。
皇帝估摸着太真当了五年道士,大家都忘了这事儿吧?册为贵妃。
武惠妃崩溃了:“我根本就不算宠妃!”
武曌:“不要吵我睡觉。要闹,等他来了再闹。你到时候缠住他,让王菱把你们一箭洞穿才好。”
太平公主:“我太准了。可能我应该去修行,这道士不白当!”
贵妃的族兄,张易之的外甥杨钊为避卯金刀的避讳,改名杨国忠。而安禄山为了夺得皇帝的宠爱——此前姚崇等人都看他不可靠,但皇帝看他可靠,却又受过去这些股肱之臣的影响。
安禄山机智的认了贵妃为母,每次进攻先拜见母亲,一番花言巧语,皇帝就让他和杨国忠之下的杨氏男女结为兄弟。真觉得他赤胆忠心,多次重用。
姚崇本来在乐呵呵的听着宋璟和王晙聊天,号称有脚阳春(他带来了春天)的宋璟为人喜欢诙谐戏谑,只和一个人聊得最风趣,那就是名将王晙。二人一文一武,你来我往,一壶茶一盘棋能聊一整天,姚崇天天在旁边听的乐不可支,就连人间的烦丑也能稍忘一忘。
等到重用安禄山,允许安禄山肆意出入宫廷,更以高官厚禄给杨家人,气的姚崇七窍生烟。
宋璟微微一怔,调侃道:“要成亡国之臣,你们有何感想呀?”
二人默默无语。
“别这么死气沉沉。咱们死得好啊,早死的可以保全名节,气也气不死。不遇明君,实在是可怜。”
姚崇叹气道:“你我几十年心血”
“心血怎么了?有口皆碑。”
“您真是心宽。”
“那是。现在不心宽,等着唐灭后,你说我是殉国是不殉国啊?”
“良禽择木而栖。”
“现在去投胎,不知道能不能力挽狂澜。”
“二十年后若成了一条好汉,倒可以试试逐鹿天下。以后也进入帝镇,再与皇帝谈谈交情。”宋璟说到这儿,挥了挥拳头。
狄仁杰像团棉花糖一样飘了过来,礼节性的落在门外,扣门。“我不等了,我准备出仕地府,侍奉阎君。”他本来在等则天皇后出门相见,有很多心里话想和她说一说,也想看看她发脾气骂自己。
“侍奉三朝,狄阁老阅历丰厚。”
姚崇警告的看了他一样。
狄仁杰不觉得这有什么,他侍奉哪朝都尽心竭力,对得起皇帝,对得起黎民:“希望到此为止。你们呢?”
……
死掉的皇子们窃窃私语,就传言来说,皇帝放任李林甫攻击太子,太子现在头发白了,东宫又穷又旧,太子也不敢见人。但皇帝盛宠安禄山,比对亲儿子还宠爱。
杨国忠反倒一直在说安禄山要谋反,一直等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史思明真的谋反了,杨国忠和杨玉环也在马嵬坡先后被杀。
皇帝逃到蜀中,留下了太子。
太子在这时候可信了,这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别人都能投降,唯有太子不能。
李亨:我#%¥#%!我以前没权!没有熟识的武将!我用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