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第3/4页)

父在母亡的守孝日期有些混乱,按照周礼是一年,按照则天皇帝的政策是一样要守三年。

自古以来拒绝皇帝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死相拒。

但好像没这个必要。

三年之后。开元二十四年,寿王妃上奏说自己不贪慕富贵受用,只想出家做道士,为皇帝生母窦太后祈福。

李隆基十分感动的同意了,赐道号太真。

寿王李瑁十分懵逼,他刚出孝期,正打算和王妃努力生孩子……知道皇帝是什么用意,可是怎么能这样呢?当初母亲再生时,自己是皇帝的心肝小宝贝,才过去短短三年啊!已经被冷落的和其他兄弟一样了。

也不敢说什么。二哥的血迹方干,谁不敬畏圣人。

武惠妃早就从竹竿上放了下来,震惊道:“她该为我祈福啊。”我儿子和我亲自选中的儿媳妇,又乖巧伶俐,就算和儿子关系不好,要出家当道士,也该为她婆婆祈福。

当时情况不明,谁也不清楚这是不是不便合离而提出的逃避方式。

等到在温泉宫中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宫中也没有多少传言,管控的非常严格,鬼魂虽然不知道皇帝跟谁睡觉,却知道太真道士跟着皇帝一起去华清宫避暑。

之后的事只需要挤眉弄眼就懂。

武惠浑浑噩噩的趴在锦被上发呆。想不到皇帝怎么会做出这种事,他那么多儿子,儿媳足有十多个,玉环虽是天姿国色,又何必非他不可。这让我们母子如何做人。

王菱:“哈哈哈哈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过如是!来啊,武惠妃,来拿一下。”本该称为武氏,但是不敢。

武曌施施然走出来:“你拿的是什么东西?”

王菱笑容可掬:“则天皇后万福。这些是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的贺文,她们无法靠近,让妾前来转交。恭贺武惠妃婆媳二人独霸圣宠。”

李旦瞪了她一眼,想说她们太刻薄,又知其情有可原。

李宪的亲娘原是皇后,李隆基的亲娘本来是贵妃,被他追封为皇后,并且附庙。二女虽然不愿进镇居住,却常常来探望皇帝,携自己制的衣裳糕饼。今日什么都没带,相顾垂泪。

窦氏:“我太惨了。”自己尸骨无存,追封为皇后有了一笔横财,却畏惧则天皇后,不敢进入帝镇。儿子和孙媳妇瞎搞,又拿自己当遮羞布。

杨广连续笑了好几个月,笑的差点从树上掉下来。

杨坚特意请假回来,什么都不做,也不说话,就和独孤伽罗坐在一起乐呵呵的看着对面闭门不出的一家人。

如今长孙皇后已经闭关修炼,李渊窦惠开始沉迷于音乐,宣泄情绪,李旦往竹林里一躲,和偷偷来探望他的妻妾(都是皇后)相对垂泪。谁都不出去,满地府都在议论皇帝和太真的离奇关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更何况地府不禁止议论这事儿,现在参军戏常拿公公儿媳妇抓哏,舞女也爱扮作女道士,杨太真人还没到,先风靡一时。

李治心说还是我心态好,我真是练出来了,如果以心理承受力来评论谁能成仙,我早就成了。抛开道德人伦法律,以年龄和姿色来看,这更合理是吧。他自己煎了一壶舒心理气的药汤,捧进屋去:“阿耶,放宽心些。他们早晚会死。”

李世民现在全靠这句话撑着,红着脸:“我以前对隋帝说,子承父业连带着其他的,一起承受了,不算离奇。不是儿媳就不算什么事。你听听杨广笑的,何其刺耳。我恨不能杀了他,若杀他,岂不是掩耳盗铃,懦夫行为。”

李治想了想,对窗外叫到:“媚娘?”

武媚娘正在光明正大的练剑:“九郎,唤我何事?”

“去让杨广闭嘴。给他找点事干,你最善于没事找事。”

武媚娘嘻嘻一笑:“早有此意,又恐陛下嫌我违背隋唐的盟约。”早就想锤爆杨广,除了长得好看一无是处,从自己刚来就开始嘲笑,笑什么笑。

李世民给了儿子一个眼神。

李治幽幽的说:“你是武周皇帝,和我们唐朝有什么关系。自己有宅地,还有一个要宠妃的名额,啧啧。”

武曌沉吟片刻:“话虽如此,也要等到杨坚和独孤伽罗离开才好动手,不知道九郎能否协助我。”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战争,可以提升士气,让举国精神为之一振。现在就是个恰当的时候,但是我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