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卷四 丑时之谒(第6/8页)

就去跟一位熟识的法师商量,让他暂时保管一下,就任它一副破败样子。留在那里了。“

“哦。”

“那位法师,三天前派人来,通知我去取琵琶。”

蝉丸到了那里,发现琵琶的裂口已经缝合,形状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岂止形状恢复如初,就连声音也基本恢复了。

法师一边说着,把琵琶递给了蝉丸。

“就是这把琵琶吧。”博雅说。

蝉丸点点头。

“那么,您弹过吗?”

“还没有。好不容易修好了,我想和博雅大人一起弹奏,所以就出门了。”

“好啊,一起来。”博雅欣然说。

“我就先听为快吧。”晴明说。

“那我就诚心弹上一曲吧。”

蝉丸从博雅手中接过琵琶,抱在怀中。

他从怀里取出琴拨,问道:“弹什么好呢?”

“细看起来,这把琵琶跟玄象一样,是从大唐传来的名品呢。”晴明说。

“是的,我也这样想。”蝉丸说。

“哦,如此说来,我们今天刚好喝的是来自西域、经过大唐辗转传来的葡萄美酒。

若是用大唐传来的琵琶名品弹奏的话,那就弹一首大唐传来的琴曲,不是很好吗?“

博雅提议。

“真是有情趣呀。”

蝉丸略有所思,侧着头说道:“那就弹《流泉》吧。”

像是自言自语,蝉丸摆好琴架,准备好弹拨。

他按住琴轴,调着琴弦,划起弹拨。

弦子鸣响了。

弹拨好像拨在心弦上一样。

“啊!”

博雅情不自禁赞美出声。

一根弦子强力振动着,声音自这个世界产生。随即又消失了。

可是,即使弦音在大气中消失了,却一直在心中共鸣着。

“太美妙了!”

博雅闭上眼睛,感觉升上了天宇,仿佛自己的肉体跟琴弦一同振颤起来。

接着,当拨子碰到琴弦时,声音就一点点固定下来。

调罢琴弦,蝉丸说:“那就开始吧。”

他弹起琵琶秘曲《流泉》。

《流泉》是藤原贞敏在承和五年(即公元838 年)西渡唐朝,从那里带回的三首琵琶名曲之一。

后来传给式部卿宫,再接下来又传给蝉丸,如今博雅也会弹奏这首曲子了。

可是,和其他人相比,蝉丸弹奏的这首《流泉》,风格迥然不同。

这种境界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博雅当然也不是一般的演奏者,可是,跟蝉丸相比,两人弹出的曲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博雅的琴技逊于蝉丸。

蝉丸因为双目失明而对音色十分执著,自然非常人可比。

《流泉》曲调十分简朴,拨子的强弱缓急不同,表现力丰富多变,表演者的才艺就那样原原本本地体现在演奏的过程中。

每当拨弦时,蝉丸的《流泉》就带上了丰富而艳丽的色彩。

琵琶的声音袅袅娜娜,朝着秋天的旷野散逸开来。

在晴明家的庭院里,仿佛有清泉滚滚外溢、四下奔流一般。

博雅泪落如雨。

最后一拨划起,琴弦上声音振颤着,划成流光。那光芒一直沉浸在大气中,久久未散。

好像是惋惜那道光似的,好一阵子,还是没有谁开口说话。

又过了一会儿。博雅终于开口道:“太美妙了,语言实在难以形容。”

“如此高妙的琴曲,真是令人心折。”

晴明好像还在出神地玩味着那仍然飘荡在周围大气中的琴音余韵似的,叹道。

“恕我手拙了。”

弹完一曲,蝉丸好像完全耗尽心血似的,无力地低下了头。博雅的声音掩饰不住兴奋:

“以前我几次聆听过《流泉》,可还是初次听到这样的《流泉》啊。”

他的脸上还带着几许红潮。

“曲中的意韵,连着隐藏的音色,都一览无余,完全表现出来了。”博雅感叹着。

“这是琵琶本身所拥有的力度啊!这把琵琶的音色实在太好了,在发出最初的声音时,下面的音就定好了,

是琵琶自己要下面的音接上来,我不过是不断地弹出琵琶所要求的音色而已,其实,是琵琶让我弹出这曲《流泉》的。“

“因为是蝉丸大人,才有如此佳境啊。”

“博雅大人若有兴弹奏,也有同样的效果。”

“不会的,我弹奏时,终究过于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