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骷髅谈(第7/8页)
是因为无法分辨他们究竟是被唐人施了法术,还是处于自然的睡眠中。既然唐人业已离去,让他们继续睡下去也无妨。
总之,晴明和博雅先叫醒元心与忍觉两位,四个人再一起来到正殿上。
忍觉清清楚楚记得自己在梦中为晴明所救的情形。
忍觉说,本来正与元心一起念诵着《心经》,渐渐睡意袭来,实在忍受不了,终于昏昏睡去。
刚一睡着,唐人就在梦中出现了,正当自己要被他们带走的时候,幸好晴明与博雅及时赶来了。
“那好——”
晴明依旧坐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片。
又请元心准备好笔、砚和墨,提起笔,在纸上写下几行文字。
——是咒文。
就这样做好一张咒符,晴明把它放入面前寿惠上人的骷髅里。
“总而言之。下一步该如何行事,我们就向寿惠上人请教吧。”
晴明说罢,便握起右手,然后伸出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将指尖放在骷髅的额头上。
口中轻声念了两三句咒语。
“啊! 动啦……”
博雅小声叫起来。
注目看去,原来放在骷髅里面的咒符在微微地颤动。
没有风。
没有一盏灯苗在摇曳。
然而,骷髅里面的咒符,却开始颤动起来。
随着细微的颤动,咒符在骷髅里发出声音来。
“这、这是……”
博雅惊呼出声,看了看晴明。
“寿惠大人是把咒符当做舌头,在说着什么吧。”
然而,在博雅听来,那不过是纸张的颤动声而已。仔细倾听。那声音的确像人在说话,但要问到底说了些什么。就完全听不懂了。
然而,看晴明的样子,似乎那是清晰的人语。
晴明好像是在回应咒符的颤动声,或问或答:“后来呢……”
“原来是这样。”
“那好……”
交谈在继续进行。
“那是在什么地方呢? ”
晴明向着骷髅问道。
咒符仿佛是在回答他的问话,像舌头一样,颤动了几下。
不久,咒符停止颤动,晴明也不再向着骷髅发问或者点头示意了。
晴明收回放在骷髅额头上的手指说:“我搞清楚啦。”
“你搞清楚什么啦? ”忍觉问。
“比如,刚才他们要把忍觉大人带到什么地方去。”
“要带到哪去? ”
“藏经楼。”
“藏经楼? ”
“贵寺藏经楼的角落里,有没有一个约莫这么大的金色坛子? ”
“有。那坛子怎么啦? ”
说这话的是元心。
“对不起,能不能请你把那坛子拿到这儿来? ”
晴明对元心说。
不一会儿,元心抱着坛子,回到正殿。
坛子放在骷髅的旁边。
坛子足有一抱大小,表面涂着美丽的金色。
这个坛子似乎是在表面涂上金色后又烧了一次。
“您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坛子吗? ”
晴明问忍觉。
“据说是常道上人创建本寺时,从东大寺拜领的礼物。”忍觉回答。
“其他还知道些什么? ”
“这个……”
“据说,这坛子是从前大唐使用的东西。”晴明说。
“是吗? ”
“听说是空海和尚把它带回日本的,曾寄放在东大寺,后来又传到贵寺来。”
“这些事情,都是这骷髅……寿惠上人告诉你的吗? ”
“正是。”
晴明点头,然后又问忍觉:“那么,您知道这坛子以前在什么时候、曾派什么用场吗? ”
“不知道。”
“据说是长安某个道观的忏悔坛。”
“忏海坛? ”
“本来是放置在寺院或道观里的坛子。修道时,若有一些妨碍修行的杂念,就可以向这个坛子倾诉。
比如,偶一失足犯下了不便告诉他人的罪过,或者无法向人诉说的秘密之类,
只要对着这个坛子轻声诉说一番,便可得到解脱,继续潜心修行……“
“……”
“这个坛子先传到东大寺,再传到最照寺,一来二往之间,大家都忘了这坛子的本来用途……”
“唔……”
“结果再也没人来向坛子忏悔自己的罪过。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坛子只得自己出来寻找忏悔罪过的人,再把他们带到这坛子里去。”
“这坛子竟然具有这种力量? ”
“是。这是空海大师亲手挑选的坛子,在大唐曾经年复一年地吸收了道士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