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惠果(第8/11页)

《资治通鉴》记载,李忠言和午昭容,负责照料顺宗的生活起居,有关政治或人事的定夺,则落在王叔文和王伾身上。

和王叔文一样,王伾早先不过是太子李诵的艺事导师,教授李诵书法。德宗死后,李诵登基成为顺宗皇帝,王伾如同奕棋导师王叔文,也被拔擢重用。

去年——也就是空海入唐的贞元二十年八月,李诵中风病倒了。

目前总算恢复了一些,身体却还无法自由使唤,左手几乎无法动弹。

虽然能用言语表达,可是口齿并不灵活。

王伾是吴人。

他说的是吴语——也就是今天的上海话。当时吴语是一种方言,他常因口音而遭人讪笑。

个子矮小,而且其貌不扬。

自然而然,也就精于笔谈了。

也可以说,病倒的李诵正是看中他的笔谈之才。

不过,实际研拟新政策的,却是翰林学士王叔文所属的翰林院。

换句话说,王叔文是掌握大唐王朝实权之人。

不论是王伾、李忠言或午昭容,他们都只是中介角色,负责将王叔文的意见传达给皇上。

王叔文曾下令废止恶名在外的宫市,也罢免过相当于首都市长的长安京兆尹李实。

王叔文想做的,正是如同决堤洪流一般,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地彻底改革大唐王朝。

《资治通鉴》上有这样的记载:

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

他是个很有自信、有学问且辩才无碍之人。

这个王叔文在午后,陪同惠果来到了紫宸殿。

顺宗皇帝躺卧在四周都是丝绢帷幕的寝台上。

上半身不能自由移动,口齿也不清晰,加上最近的怪事,确实身心交瘁。

地板上铺着胡国地毯,窗口也垂挂着丝绸布幔。

紫檀木桌上,搁着一只美玉与玛瑙镶成的凤凰。

一座雕工精细的象牙——上面镂刻着神仙国图案。描绘自古知名仙人羽化成仙后所在的国度。

胡国壶具、南海贝壳、黄金佛像。

盛装水银的水盘之上,有一只黄金打造的乌龟泅泳其间。这是由被视为长生不老仙药的水银,和象征长寿的乌龟组合而成。

极尽奢侈的寝宫。

寝宫正中央,就是寝台。此刻,顺宗皇帝单独躺卧其上。

帷幕上扬,隐隐可见顺宗的身影。

站在寝台旁的人,是宦官李忠言。

“惠果大师、王叔文大人觐见皇上。”

带路的女官低声通报后,随即安静退下。

王叔文和惠果缓步走进寝宫。

宫外有几名士兵守卫着,里面只剩王叔文、惠果、李忠言和顺宗皇帝四人。

之前已先行通报惠果入宫之事。

“臣已将惠果大师带来。”

王叔文在入口处停下脚步,恭敬禀报。

“好……”顺宗皇帝不太灵活地说道。

病倒以来,顺宗只能以简短话语应对。一旦对方无法领会他的意思,顺宗便心情大坏。

在这情形下说“好”,是表示来人可以靠近。

王叔文向惠果示意,两人往前走近。

“皇上龙体无恙?”

停下脚步,王叔文问李忠言。

李忠言恭敬行礼后,说:

“皇上的心情……”

王叔文重新转向顺宗。

“叔文啊……”顺宗以不灵活的舌头,结巴说道。

“臣在。”

“做得太过火了。”顺宗说。

王叔文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顺宗的意思是说,皇位更替后改革做得太急促了。

“是——”王叔文沉默地低下头。

“做得太急了,不是吗?”顺宗重复说了一遍。又说:

“应该很恨吧……”

这意思是指,那些因改革而被罢黜贬谪之人。

“尤其是李实……”

李实是前皇帝德宗时代——也就是两个月前的长安京兆尹。

他是荼毒百姓、横行长安、渎职收贿的中心人物。

可以说,李实是改革派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陆淳、吕温、李景俭、韦执谊等人的死对头。

李实深得德宗宠幸,所以拥有莫大权力,正是在李实的威名下,五坊小儿才会进行榨取、残暴之事。

为政猛暴。

《旧唐书》留下如此记载。

他是虐政之主,大量屠杀阻碍他或看不顺眼的人。

德宗一死,李实权力尽失,新取得权力的王叔文等人将他罢黜,贬到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