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3/9页)
林珊心想,他们的收藏,再也不是“他们的”了。这些铜器、陶瓷、简册、石碑,林珊都喜欢得很,可她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将之收为己有。
岁月催人老啊。林珊想。这念头真是迂腐,林珊对自己做了个鬼脸。已是黄昏时分,她正在一间茶肆里喝茶。茶肆在城西的主城门外,新安还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人们送别亲友时,就是在这里折柳相送,盼望彼此后会有期。
轿夫和护卫都在门外候着。林珊心想,不知这四个人会怎么看她?她打定主意不去在意这些,可是像往常一样,她并非完全这样想。
在过去,搜罗古董也是她——和她的婚姻——不同流俗的表现之一。如今,林珊心想,这已然成为往事了。在与世间的对抗中,在与世俗压力的对抗中,她已然输了一城。
有天早上,趁天还没有热得让人发昏,林珊写了一首《夜上楼台》。曾经有一段时间,林珊很讨厌这个词牌,以及所有这一类的诗词。这些诗词都会讲述妓女如何遭人抛弃,都会描绘她们凌乱的衣裙和敷着香粉的脸颊。然而,依着同样的曲调,林珊却填上了不同的词,意境也大异其趣。
填好词,林珊放下毛笔,看着纸上的字,品味着词句中的深意。突然,她莫名地感到一阵害怕,一时间,竟不知道这词里描述的女子——还有站在桌旁填新词、吟咏词句的女子——究竟是谁。
昨倚城门极目西,满地孤魂,御街风暖空寂寂。
菊园草深独自行,人侧目,非礼牡丹骄夫子。
本不似文妃艳美,云鬓斜簪,惹得君王顿龙椅。
今坐庭中傍枯泉,风吹树,活火聊作分茶戏。
愿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酒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奇台的国使卢超乘着船,离开草原,返回奇台。一天傍晚,船在海上遇上了风暴。
事发突然,船上的水手也措手不及,但他们还是成竹在胸。船帆被放下来捆好,固定在甲板上。船上所有乘客,包括最才华卓著的那一位,都拦腰系上绳子,免得被冲进海里。当然,要是船体破裂,或是倾覆了,这样做也是于事无补。
天空从湛蓝变成一绺一绺的紫色,最后变成全黑。滚滚的雷声中,船在风浪里先是被抛起,跟着又打着旋儿。船上所有人都以为自己这下必死无疑了。要是死在海上,那就没办法好生安葬了,他们的鬼魂也就永远都不会安息。
卢超连滚带爬、踉踉跄跄地来到侄子身边。他侄子正把身子紧紧贴在甲板上的一个滑轮上。卢超的绳子刚好够他过去。他跌倒在卢马身旁,两人望着彼此,脸上的雨水和海水止不住地往下淌。暴风雨的声音太吵,说话根本听不见。不过,叔侄二人守在一起,就算是死也不会分开。卢超一向视这个侄子如同己出。
甲板下面有一只挂着大锁的铁箱子,箱子里装着卢超在与阿尔泰都统会面结束后写的备忘和奏章。要是船沉了,这些东西也就永远不会得见天日了。
从这里往东南方向,远在风暴所及范围之外,有个风暴永远不会光顾的地方,那里有一座蓬莱仙岛。生前品行高尚的人,死后他的灵魂就会来到这里。卢超从没有想象过自己死后会去往仙岛,不过在瓢泼大雨中,他猜想侄儿或许能到那里。当年侄子为了照料父亲还去了零洲。能有这样的孝行,这一辈子就称得上品行高尚。卢超扒着船,浑身湿透,祈祷侄子的孝行能感动上苍。闪电瞬间把西边的天空点亮,跟着陆地又消失在黑暗与波涛之中。他拼命地抓紧木制滑轮。
傍晚时分,风暴过去了,船经受住了风暴的考验,船上众人既没有人落水,也没有人丢掉性命。这可真奇怪:下午一片漆黑,到了傍晚天却亮了。随后天又黑了。头顶的乌云消散,雷声随着闪电渐行渐远,卢超看见了织女星。
原本收好的船帆又升起来,海岸线已经进入视野,他们继续航行。
卢超活着回到汉金,回到朝廷。他呈上自己的奏章,并且向官家,和太宰寇赈——此时已结束流放,重新入朝并且执掌相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卢超做完报告,受到称赞,并得到一份丰厚的赏赐。这之后,再也没人就此事过问他的意见,他也没能在朝中——或是地方州府——得到一官半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