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蓝色天堂底凹·托阿 第五章 缝·特特(第5/10页)

“丁克,有一副望远镜在——”

“在下层山洞里,对吗?”

“不,上次我们来这里时我已经拿上来了,”泰德依然保持着罕有的耐心说道,“就放在里面的板条箱里。请你去拿来吧。”

埃蒂几乎对这一段插曲毫不在意。他实在被那束宽广的光柱迷住了(很开心),阳光洒在一片绿油油、充满欢声笑语的土地上,和脚下这广漠荒芜的黑暗贫瘠的沙漠俨然有着天壤之别……埃蒂心想,好比是在中西部土生土长的人第一次来到纽约看到中央公园。

他看到阳光下有一些类似大学宿舍的建筑——不错的宿舍楼——还有一些楼就像是舒适的庄园小别墅,绿油油的草地铺展在屋子前。在阳光照射的尽头,隐约可见一条街道,沿街都是商店,如同典型的美国式主干道大街的迷你版,但只有一点例外:商业街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终止在黑暗崎岖的沙漠里。他望见了四座石头塔,塔身四周都绕满悦目的常春藤。不,是有六座塔。漏数的两座塔几乎完全掩映在茂密的老榆树丛中。沙漠里的榆树林!

丁克带着望远镜折回来了,并把它递给罗兰,罗兰摇了摇头。

“别硬塞给他,”埃蒂在旁说,“他那双眼睛……好吧,我们只当那是别的什么东西吧。不过,我倒不介意好好瞅瞅。”

“我也要。”苏珊娜说。

埃蒂将望远镜递给她,“女士优先。”

“不用,真的,我——”

“别玩了,”泰德几乎是咆哮着说,“我们在这里时间紧迫,危难当头。别一次又一次地浪费时间了,我请求你们。”

苏珊娜被批了一顿,却忍住了没有反唇相讥。她二话不说接过望远镜,放在眼前调整焦距。放大了的远景只是验证了她起初的印象,那只是个小巧玲珑、处处完美的大学校园,毗邻着美丽乡村。她默想:我敢打赌说,那儿可没剑拔弩张的阶层争斗。乡村小屋和古镇像花生黄油和果子冻一样完美融合,艾博特和科斯蒂洛③『注:艾博特和科斯蒂洛,美国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五八年间舞台剧、广播剧和电视剧、电影中极受欢迎的喜剧搭档。』心贴心,好像手掌和手套。只要《周六晚报》上有雷·布莱德贝利④『注:布莱德贝利是六十年代美国的畅销科幻作家。著有《火星纪事》、《华氏451》等名作。』的科幻短篇,她一定搁下别的不管,先一睹为快,她真的很爱布莱德贝利,而眼前的望远镜拉近的图景就令她想到了布莱德贝利笔下的乌托邦伊利诺伊乡村——绿镇。大人们坐在门廊上,喝着柠檬水,孩子们在夏日黄昏握着手电筒嬉闹,引来飞虫乱舞。那边的大学校园呢?那里没有人喝得醉醺醺的,就算喝一点吧,也绝不过量。也没有游戏机、镇静剂或是摇滚乐。在那里,少女们满怀热烈的贞洁和男友们互吻着道晚安,再高高兴兴地回宿舍,连宿监阿姨也觉得她们都是乖乖女。那是个阳光终日普照的地方,广播里播放佩瑞·科摩和安德鲁姐妹⑤『注:佩瑞·科摩和安德鲁姐妹都是美国二十世纪中期深受欢迎的歌手。』的歌声,没有一个人会怀疑他们其实活在转换后的世界废墟中。

不对。她又冷冷地想道,有些人是知道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三位迎候我们。

“那是底凹-托阿。”罗兰直截了当地说。并不是在询问。

“是啊。”丁克应声说,“好一个古老的底凹-托阿。”他正站在罗兰身旁,伸手指着宿舍楼旁的一栋白色建筑,说:“看到那白楼了吗?那就是心碎屋,坎-托阿住的地方。泰德把他们叫做低等人。都是些獭辛和人类杂交的混种。而且他们不把那里叫做底凹-托阿,而是厄戈锡耶托,意思是——”

“蓝色天堂,”罗兰截下他的话语,而杰克也明白了个中原因:除了几座石塔之外,所有建筑都是蓝瓦屋顶。不是纳尼亚,而是蓝色天堂。那里有一群人忙忙碌碌地推进世界的灭亡。

众世界的灭亡。

6

“看来是现存的最美妙之地了,至少是从内世界陷落之后吧,”泰德说,“是不是?”

“非常美妙,您说得完全正确。”埃蒂点头称是。他至少攒着一千个疑问,估摸着苏珊娜还存了一千个,但现在绝不是提问的好时机。不管怎么说,他目不转睛地欣赏山下这片百余亩的完美小世界。整片雷劈土地上惟一一处阳光灿烂的草地。一个美好的地方。为什么不呢?绝对是我们的断破者朋友们的最佳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