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挽歌(第4/13页)

“刚才那个高空走细索的女子,技艺甚是精湛,何不把她也叫过来?”伴随在宏靖帝身边的皇后发问道。

这话问的自然是唐荷了。班主慌忙转身找了一圈,这一找找得他满头大汗,只剩下跪地磕头的份:“这……这……皇后娘娘赎罪,皇上恕罪,那个村野女子不懂规矩,想必是演出一完就自行告退了。我……我……她……皇上……”

皇帝禁不住微微一笑:“不知者不罪,我不会为此事罚你的,不必担心。平身吧。”

语无伦次的班主这才敢站起来,两腿兀自在瑟瑟发抖。他一面强行挤出笑脸继续回答皇帝和皇后的问话,一面心里在想着:唐荷这个混蛋小妮子,到底跑到哪儿去了呢?

在这个所有人都热闹欢快的时候,天启城里,皇宫之中,却有一个人并不快活。这个人就是宏靖帝的母亲,昔年圣德帝册封的端妃,当今的太后。

如今的人们提到太后,总是难免敬畏交集。在圣德帝突然病逝而宏靖帝仍旧年幼的时候,是她站出来独撑大局,击败了一波又一波的篡位阴谋,以各种血腥诡诈的雷霆手段解决了全部政敌,最终垂帘听政,牢牢把大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在听政期间为国家解决了无数大事,包括化解了可能发生的和羽人的全面战争,为百姓赢得了和平的生机。而等到儿子成年之后,她又迅速地让出了位置,从此退居幕后,再也不问政事。但在百姓们心中,太后一直是一个传奇,是将强硬、坚韧、智慧、残忍和淡泊结合于一身的事实上的女帝王。人们害怕她,却也敬仰她。

但是没有人知道太后的内心世界,更加没有人知道,每年到了宏靖帝生辰的那一天,她就会情绪反常,忽而忧伤忽而暴躁。不过她不会把这种情绪表露出来,只是对儿子说,垂帘听政的那些年里,她已经厌倦了听各种文武百官的谀辞,所以到了这样的日子,她不想露面。

宏靖帝一向对母亲敬爱有加,自然不会拂逆,所以每一年皇帝生辰的热闹时光里,都不会出现太后的身影。她只是静静地待在宫里,屏退所有的宫女,命令她们没有召唤不得打扰,独自一人消化着那些永远消解不了的心事。

这一夜也是如此,太后独坐在荷塘边,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但就在这时候,一阵脚步声惊扰了她的神思。

“最好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太后用平淡的语气说,“不然你就得脑袋搬家。”

“的确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来人用同样平淡的语气说,“特别是对您而言,不只是天塌下来,连大地都会陷入火海呢。”

这句话的内容已经足够让太后大吃一惊了,再加上这个声音竟然是一个沉厚的男中音,更加让太后悚然。她急忙回过头,正看见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向她走来。这个男子的脚步声很轻,所以一直行到很近太后才发现他。但当男子走到跟前时,她就听出来了,此人的脚步和常人不一样,听起来就像是两根木头戳在地上,赫然是两只木制的假腿,只是这个人大概轻身术了得,所以才能把脚步控制住。

“你是什么人?”太后毕竟曾经操纵着一个国家的生死,虽然知道此人的来头非同小可,也许已经大祸临头了,却仍旧丝毫不乱。

“我是什么人?这个问题或许该问问你,”对方词锋尖锐,“你我上次见面,已经是三十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你或许连我长什么模样都没看清吧。这一次,你可以仔细瞧瞧了。”

太后浑身一震,第一反应竟然是闭上了眼睛,似乎根本就没有勇气来面对身前的这个人。她的脸惨白得毫无血色,嘴唇微微颤抖着,即便是在十余年前面对着羽族的战争威胁时,也从来没有这样方寸大乱过。过了好久,当她重新缓缓睁开双眼的时候,方才的威仪已经不翼而飞,眼神里混合着的是恐慌、惊惧、绝望、愤恨、伤感……同时却还有一丝欣喜。

她缓缓地站了起来,开口时,声线已经平静:“是你……你没有死?能让我看看你吗?让我看看你的脸?”

男子大踏步走上前,让自己的面庞暴露在清亮的月光之下。这是一个三十出头的英俊男子,剑眉星眸中蕴含着一丝霸气,只是脸上的皱纹生得早了些,发丝中也星星点点掺杂了不少白色。而这张脸,和太后的容貌非常的接近,同样高挺的鼻梁,眉目几乎是照着同一个模子刻画出来的。面对着这样一张脸,即便是威严端庄如太后,也会禁不住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