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 解语花(第7/21页)

两人一听,觉得不错,便抬了乌龟,放进了后院的塘子里。

刚吃完早餐,就有人咚咚咚地敲门。

黄三开了门,一个小童拿着一个名帖笑道:“这里是闻香榭吗?”

见黄三比划手势,知道是个哑巴,便一边四处张望,一边笑道:“你们这个地方可真难找。我来给我们家姑娘买香粉。”

婉娘走过来,接过名帖,看了一眼,问道:“要些什么?”

小童道:“都在帖子里写着呢。”

婉娘翻看了会儿,随口问道:“今天怎么你来,你们家那个小哑巴呢?”

小童笑道:“你说小凤啊?她前几天偷了东西逃跑,被抓回来关起来了。”

婉娘道:“唔。你三天后来取香粉吧——这是哪位姑娘要的?”

小童道:“除了阿曼姑娘,哪个还需要来闻香榭专门定做呢?我们红姨说,如今人手不足,想请闻香榭做好之后送去,可以多加一些银两。这是地址。”

婉娘接过,笑道:“没问题。”

※※※

沫儿和文清还在吃早餐,见婉娘拿着名帖满脸笑容走了过来。文清道:“婉娘,什么事这么高兴?”

婉娘道:“你瞧。”

名帖十分精致,粉红色底笺,纸质细腻,挺而不脆,柔而不皱,还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上面详细列举了所需香粉的种类和数量,要的都是极其名贵的品种。最关键的是,落款上三个娟秀的汉隶小字:闲情阁。

“闲情阁?”沫儿叫起来,“那个手绢!”

婉娘道:“我正好这几天闲得慌,想去闲情阁逛一下呢,他们就找上门来了,也省得我费事去打听了。”

〔六〕

婉娘让黄三按照名帖上的要求先准备香粉,自己却换了件湖蓝色圆领襦衫,将团扇换成了折扇,头戴黑色罗纱幞头,腰系蓝色凤纹玉带,装扮成一个英俊的青年公子,竟比未疯前的元二公子还要文雅潇洒。又收拾了一个包裹,要文清和沫儿换了衣服,一行三人出了门。

过了新中桥向西,一会儿便到了一处金碧辉煌的大门前。两头巨大的石狮分卧两旁,十二根高柱分别悬挂着不同的彩旗,朱漆大门后传出阵阵丝竹吟唱之声,门楣上方写着“太常寺”三个字。

大唐历代皇帝皆善音律,梨园之风盛行,官方、民间乐坊众多。这太常寺专为管天下乐坊乐工而设,下辖“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乐工多达数万人众。寺内山水相宜,景色雅致,且佳人如云,不少王公贵胄、皇亲国戚或真爱音律的,或借音律之名的,常常出入太常寺。时间久了,有人以此做文章,在太常寺附近开了青楼,其中不乏音律技艺高超、倾国倾城的佳人,大部分是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且名气渐响,慢慢的太常寺周围竟成了青楼汇集之地,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光临鉴赏。

文清和沫儿哪里知道这些。沫儿凝神听园中清唱袅袅,声音悦耳,异常动听,丝竹伴奏技术高超,或柔美轻盈,或激昂奔放,与演唱者声线相辅相成,丝丝入扣,撩人心弦。

文清以为到了,便问:“婉娘,闲情阁就在教坊里吗?”

婉娘却道:“这边呢。从现在开始,不许再叫婉娘了,我是兵部李大人家的公子,你们就是跟着我一起出来游玩的小书童,记得吗?”

文清点头。沫儿一听,觉得好玩,不觉来了兴致。

婉娘带着文清沫儿走过教坊正门,拐过一个拐角,来到旁边一处庭院前。与普通人家不同,这处庭院并未用高高的院墙围起来,而是全部为一丈来高的雕花铁栅栏,里面种着修建齐整的花树,隐隐透出里面的红脊飞檐;正中一个月形门,同样是雕花铁栏,门内两边种了两棵硕大的紫藤,老桩横斜,茎蔓蜿蜒屈曲爬满门框,串串花序悬挂于绿叶藤蔓之间,繁花满树迎风摇曳,竟然如同花做的门一样,别有一番韵致。

婉娘回头交代道:“记得要叫我公子。”然后摇着折扇,带着文清沫儿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在外面眼见没人,没想到刚走进花门,便有一个小厮过来道:“请问是哪家的公子?”

婉娘并不答话,神态倨傲,随手丢给那小厮一块金锭。小厮一愣,带他们到旁边一处草堂坐下,斟了茶,点头道:“公子请在院中稍候片刻,小的这就去请红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