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孙大圣施正驱妖邪 百花羞斟唱惜别(第5/7页)

古刹静殿初邂逅,便仿佛、旧相知。孤芳风雨三载,乍闻暖语襟湿。承君慷慨托血罗,即盼得、相聚无避。声声归鸟调,柔肠寸断时。

终将噩梦化烟云,见宫闭、色如故?

野山夙愿虽圆,椒房烛徒一芯。纵有千般风韵在,君却思、天涯云路。

明晓风起处,寂寞庭花舞。歌乐清丽动人,唐僧思付词语,一片真情昭然。

心绪若潮,亦吟唱道:

弱水茫茫大漠寂,月如轮、照孤独。萍踪幸遇佳丽,便见冰心玉壶。儿番风霜袭脂胭,终不改、蕙心兰质。人月皆团圆,金博莫辜负。

杜康难遣心底事,眉儿蹙、眼儿湿。

素手又抚瑶琴,丝短思长时时。惜玉怜香岂为狎,只堪作、遮雨菩提。

知心万里近,念念无隔离。公主闻听,离琴案走到唐僧面前,含情脉脉道:

“圣僧哥哥,那西方之路多凶多险,但愿你平平安安,早适灵山!若实在有过不去的险阻,就请回宝象国,我一生都会等着哥哥!”唐僧急道:“公主切莫这么说!实在折杀贫僧!这多灾多难西行路,若有过不去的关口,也就是死到临头了,公主何苦等我这荒魂野鬼!”公主忙用纤手捂住唐僧口,佯怒道:“圣僧哥哥吉人天相,一路自会有惊无险。若再胡说,我就奏明父王,好歹留下,不放你走了!”三藏闻言,亦情意缩结。公主挨唐僧坐下,低声倾诉:“自观音殿相逢圣僧,妾做梦都在想,倘若能让圣僧哥哥疼一回,死了也不亏了!”说着,不禁滴下泪来。

三藏睹公主泪容,如雨中百合、缀露芙蓉,顿生怜爱之意,亲用衣袂给公主拭泪。公主动情,伏到唐长老怀里不起。三藏如呆了似的,一动不动拥着公主。公主见唐僧痴呆不语,慌忙直身,含羞道:“圣僧莫非嫌妾孟浪,生气了?”三藏被唤醒,叹口气道:“好好地生什么气!贫僧只是在想,倘若我有功力多好!不用求别人,早就不惧生死的去救你了!何用拖至今日”

公主听了,复扑至三藏怀里,扭着身子,千言万语难诉,只唤:“圣僧哥哥..”

三藏知她心思,但他不能。他只可做一株“遮雨菩提”树。但公主酥胸触贴,弄得唐僧心猿意马,忍不住轻轻呻唤一声。公主心疼道:“圣僧哪儿不适?”

唐僧喃喃道:“难得公主厚爱,只是..怕人背后说贫僧闲话。”公主松了三藏,掩面泣道:“妾残花之躯,明知配不上圣僧,只想着天大的恩德无以为报,愿今宵以身相许,权表倾慕感激之情,却忘了流言蜚语会坏了圣僧的清白!”

唐僧忙道:“公主此言谬也!我虽释门中人,亦非无情之辈。公主实乃湖中芙蕖,出污泥而不染。贫僧有幸亲近公主,亦是前世修来的福惠,怎言会坏我的清白?贫僧意为:原只想救弱扶危,未曾想到公主会如此垂爱!虽心猿难持,又担心朝野会说贫憎为一己私欲才救公主。”公主颔首道:“妾明晓了。圣僧实乃高洁之士。”低首思付片刻道:“妾有一物欲送圣僧,万祈不要推辞!”唐僧道:“公主欲赠何物?但最好小巧点的,收藏方便..”

公主偎近唐僧,耳语道:“自然小巧..”遂两手扳住三藏脖颈,将温热香润的樱唇贴到他嘴上,先亲了一下,又窃窃道:“三年来,那怪得了我身,却从未得我口中之物——因第一次施暴时我咬了他一口,故此惧怕,再不亲我。今日我将它献与圣僧!”便又亲三藏。三藏被公主丹唇捂着,香津浸着,觉得舒美,不由自主绽开唇,便觉一香甜灵巧的妙物儿伸到他口中。

他惊惶起来,想避开公主,身子却动弹不得,便任公主亲他。忽地舌头叫公主樱唇吮住了!唐僧想抽,公主不舍,唐僧便不忍心了;两个舌尖缠到一起,端的美妙甘甜,难解难分。唐僧心想:“妙呀,先经了口舌之祸之灾之苦,后又尝了口舌之妙之香之美!”

两人偎倚着亲近良久,猛听夜半谯鼓响了!三藏轻轻推开公主:时辰不早,明晨还要赶路,他须索回馆驿了。但辞别公主时,看见掩面哭泣的佳人,唐僧心头又缠绵悱恻。他晓得前头还有极远极远的路,还有三灾九难、数不清的漫漫长夜。焉知世上还有哪个女子能像百花羞这样,苦苦爱恋着他这行路僧人!三藏真想多呆片时,再与公主说几句话。但门外侍候的宫女已点亮了送别的灯笼,他只好离了兰室。公主送唐僧至天井外,哽咽道:“圣僧珍重!”唐僧亦道:“公主珍重!”强忍着才没涌出泪来。唐僧随富女走了很远一段道,回首看,公主尚在夜色中仁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