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初来乍到(第2/4页)

“无妨。"方少泽的声音依旧是冷冰冰的,让人听不出来喜怒,“傅院长,可否带我去看一下即将南迁的文物?听说你们都已经装箱了,最好尽快看一下箱子数量和种类有多少,我好安排专列等候。

傅同礼没想到方少泽如此积极,一时也喜忧参半。喜的是时间不等人,谁知道北平什么时候被日军包围有沦陷的危机?故宫南迁当然是越快越好。忧的是对方如此年轻气盛不知深浅,也不知道能不能办成此事。

不过腹诽归腹诽,对于方少泽的要求,傅同礼也是无法拒绝的,便立刻带着他往库房走去。好在方少泽身边只带着方守一人,让傅同礼忐忑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

像是要有意震慑一下方少泽,傅同礼并没有带着他直接从西路去往被用作仓库和修缮室的西三所,而是特意绕路,从武英门出来,走太和门西边的贞度门,穿过太和殿广场走中路而过。

气势恢宏的太和殿矗立在冬日的夕阳之下,有种摄人心魄的壮丽,就算是生活在故宫之中的傅同礼,也经常会为之神夺。

可是同样的景色落在了方少泽眼中,却是褪了色的雕栏画栋和遍地的颓垣破瓦,俊颜更是冷上了几分。

等绕到了库房之时,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库房的大门已经被早就过来准备的工作人员打开,一走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怪味,混杂着樟木的香气和腐朽的味道。

“本来是想把北五所改成库房,但房舍内存物太多,暂时只将敬事房改成库房,还有一部分东西放在延禧宫那边。”傅同礼叹了口气,伸手打开了墙边的电灯开关。

这个库房看似简陋,但货架却摆放得整整齐齐,随着一盏盏的电灯逐一点亮,大大小小的箱笼一望无际。

傅同礼领着方少泽参观了一下已经打包好装箱的部分,一边走一边介绍着:“箱子外面的英文字母是类别,A是瓷器,B是玉器,c是铜器,D是字画,E是杂项。

“杂项里面,有文具、印章、如意、烟壶、成扇、朝珠,雕刻、漆器、玻璃器、多宝阁……

“之后时局紧张,陈列室中的文物也取下来,用天干之字编号。乙字箱装的是玉器,丁字箱是剔红器,戊字箱是景泰蓝,己字箱是象牙器,庚字箱是铜器……

“秘书处直接监管的文物装箱杂乱,没办法分类,有些箱子上贴着的是F。也有直接用官室的简称,例如这个箱子上面贴着的‘宁’字,就代表这里面是宁寿宫的东西‘养’就是养心殿的。还有就是直接代表里面的冬西,‘丝’是里面是丝织衣料和织锦衣物‘泳’是珠宝,‘墨’是各式墨宝,‘木’是家具器物......

“除了文物馆之外,还有图书馆和文献馆。图书馆里的书除了比较重要的如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摛澡堂的《四库荟要》,还有善本书、宛委别藏、方志、文渊阁皇极殿乾清宫的图书集成、高宗御译的大藏经,观海堂藏书、各朝代流传下来的佛经、满蒙文刻本.....

“文献馆的档案都是按年次分装,内阁大库档案红本、清史、军机处档案、刑部档案、内务府档案、册宝、奏折、起居注......”

方少泽一边走一边听着傅同礼如数家珍,也难免头大如斗。

他十三岁就离开故土,所接触的全部都是西式教育,还会说汉语就已经不错了。别说诗词歌赋,就连成语他都不敢乱用,就怕用错了被人笑话。方少泽如此渣的汉语,更别说要理解傅同礼随口说的这些专有名词了。

不过他好歹是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就算听不懂死记硬背也能都记下来。可是傅同礼也只是简单介绍,大部分箱笼的命名规则根本无迹可循。例如这个“永”字箱,怎么就是能代表着珠宝,而不是之前路过的什么永和宫啊?那个天干编号的,为什么漏了介绍甲字箱和丙字箱?

而且单看这些貌不惊人的箱笼,方少泽无法想象其中装着的都是什么。看看外面这些宫殿都破成什么样子了,还能留有什么好东西?

等到傅同礼粗略地介绍完箱笼之后,出了库房,外面的天都已经全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