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六章 生存所需(第3/4页)

在战传说抵达稷下山庄“无言渡”的时候,已是殒惊天执“七祭之礼”的第四天,而此时卜城大军已推进至距坐忘城二百里远近的地方,其中有小股先锋人马更是长驱而入,直抵坐忘城百里之外,与坐忘城派出巡探的人马几乎是擦身而过,不过双方都没有发动攻击,但此事却使坐忘城所面临的争战变得更为真实而迫在眉睫,战争的气息空前凝重,坐忘城内铸兵库日夜开工,此起彼伏的煅炼声及铸兵库内的炉火,仿佛在不断地提升着整个坐忘城的温度,沸腾着坐忘城战士的热血。

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这场迫在眉睫的战事的来龙去脉,他们这些年来已习惯了安宁平静的生活,与积极备战的军士相反,这些人显得慌乱茫然。

在“七祭之礼”的第四天,贝总管、四大尉将、乘风宫奇营侍卫统领慎独齐出坐忘城,前往殒孤天墓地与殒惊天共商应敌之计。

殒惊天连续四天独自静处于祭棚中,祭棚收拾得极为洁净,但其中的摆设也十分简陋,除了香案与祭品外,就只有一张梨木椅。

贝总管等六人进入祭棚前,殒惊天先让众侍卫退出十丈开外,六人亦自动将身上的兵器解下,交与侍卫后方才进入祭棚。

四日来殒惊天不眠不食,神情已略显憔悴,看到这一情形,伯颂等人心头暗自担忧。若在平时,以殒惊天的武学修为,执“七祭之礼”当然不会有何影响,但如今是大敌当前,却应另当别论了。

卜城位处坐忘城东北方向,坐忘城首当其冲的最受威胁的应是东门,所以先是由东尉将铁风向殒惊天禀报卜城大军的种种动向,以及坐忘城备战的情况。

听罢,殒惊天沉吟了好一阵子,方开口道:“按理卜城之军的推进速度应该更快一些,今夜子时前大部分人马都可以接近我坐忘城百里之内,而事实上他们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说到这儿,他有意停顿了一下,像是等待其他人抒发己见。

果然,伯颂道:“城主的意思,莫非是说卜城人统兵无序,行动迟延,战斗力并不可怕?”

殒惊天摇了摇头,道:“这些年来,乐土东、西、南、北四边城中,长年累月经受频繁血战洗礼的只有卜城,相对而言,卜城战士的战斗力应是最强的……”

听到这儿,伯颂不由疑惑地道:“那城主的意思是?”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话,卜城之所以行动迟缓,十有八九是因为卜城内部存在着意见相悖的两股力量——换而言之,卜城中有不少人并不想与我坐忘城为敌。”

贝总管叹了一口气,道:“卜城、坐忘城同样肩负捍卫乐土之责,双城之战,其结局显然是亲者痛仇者快——而卜城的举动,显然是迫于冥皇之令,身不由己,惟有以消极延缓应对了。”

殒惊天点了点头,道:“卜城兵力略多于坐忘城,但至多也不过四万余人。此次,卜城兵发坐忘城号称有三万余众,若是属实,岂非是投入了卜城大半兵力?卜城不比坐忘城,一直以来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来自千岛盟的威胁,若卜城城内如此空虚,岂不是十分危险?冥皇不会想不到这一点,所以卜城三万人马兵发坐忘城的说法,值得怀疑。”

他的目光依次扫过伯颂、贝总管等人,又缓声接道:“我相信卜城派出的兵力实际上应在一二万人之间,而并无三万之众!”

“若仅凭一二万人,对我坐忘城应不会有致命的威胁!”铁风信心十足地道。坐忘城兵力二万有余,在双方兵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下,占有城池之固以逸待劳的守方自是占有绝对优势,铁风此言甚合情理。

“运兵之策,在于出奇制胜。卜城兵发坐忘城昭然于众,毫无‘奇’字可言,种种迹象表明,其实卜城兵发坐忘城的意图,并非真的要与坐忘城一番血战决出雌雄,而是要在气势上予坐忘城以极大的压力!以我之见,与卜城一战,并非不可避免。”殒惊天终于说出了他最重要的观点。

“迄今为止,卜城并未公开宣告他们起兵的目的何在,一切只是依常理推断,这一点也颇有些奇怪。”幸九安道。

“大军交战,生灵涂炭,乐土难得安宁数十年,不能在我等手中轻易毁去。”殒惊天以不容置疑的语气道:“你们切记一点:绝不可先行攻击卜城人马,以守为上,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开战,同时尽早探明卜城此举的真正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