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汉人是宝贝(第2/3页)
本来耶律宗全没指望在他有生之年改革出什么成绩,想吸引道门高人,乃至获得法术传承,也许需要好几代皇帝的努力。他耶律宗全不行,还有后人嘛。
然而亲眼看见同为皇帝的孙蒙飞天,耶律宗全一颗心顿时抓挠得难受,再也沉不住气了。
大臣们心中升起希冀:陛下失望?太棒了。若是能废除改革,那就更好了。
没错,大臣们确实不赞同耶律宗全的改革。
推行汉文化,大臣们可以接受,因为契丹其实也没什么文化,而且耶律宗全也不要求他们学习汉字。
把汉人的地位提高到和契丹人一样,乃至让汉人做官,大臣们仍然能接受。汉人奴隶本身就属于打草谷的附属品,他们看重的是汉人的财富,至于奴隶,还是蒙古人和女真人好用。
汉人官员也无所谓,统共就那么几个,能进大帐的只有两人,还纯属摆设,平时根本不敢发表意见。
设置爵位,大臣们属于受益者,更没理由反对。
让大臣们受不了的,是耶律宗全竟然下令,禁止他们打草谷!
这可就没法玩儿了。
不打草谷,财富从哪儿来?不夸张的说,大家的牧场能产出什么值钱的东西?要想富,就得抢劫杀人。陛下您有意和大齐交好,大不了咱们不打大齐的草谷就是,可连高丽也不允许我们去抢,这是断我们的财路啊!
至于说怕打草谷习惯不除,道门高人永远都不会看得上契丹……这就太扯淡了。若是大家都变成穷光蛋,就算吸引来高人,还有毛的意义?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臣们心知肚明,却连自己都不肯承认的。
耶律宗全提高汉人地位,于是契丹境内的汉人都成了正儿八经的契丹百姓。这些获得自由的汉人,迸发出让人惊讶的生活热情。
他们建设村庄,制造出各种好用的器具。
契丹人奉行拿来主义,习惯抢别人的东西用。现在却忽然发现,其实真的不需要抢,因为契丹境内的汉人就能生产出来。
大臣们捶首顿足:以前汉人还是奴隶的时候,怎么就没发现这个秘密呢,早知这样,抓一群汉人圈养起来,专门给自己造东西,岂不是比抢还划算?
这种感觉,就跟汉人祖先首次发现可以养殖牲畜,代替出门打猎差不多。
还有些汉人天生喜欢放牧,现在自由了,还希望能继续养马牧羊。当然,以前是给人家放牧,如今则在耶律宗全的支持下,有了自己的小小牧场。虽然牧场小得可怜,可汉人的聪明才智再次发挥作用,单位面积养殖的牛羊,比契丹人多得多。
大臣们痛不欲生:如果汉人还是奴隶,利用好他们,自家牧场得多出产多少牛羊?那可都是财富啊。
大臣们终于明白了,不仅汉人的粮食财宝是好东西,这些汉人本身,也都是宝贝。以前忽视了他们,这是契丹人不对。可如今汉人不是奴隶,他们眼睁睁看着这些宝贝干瞪眼,那滋味一点都不好受。
难受归难受,大臣们当然不肯主动承认这种想法,否则就是承认契丹人不如汉人。
生产制造也就罢了,连引以为傲的放牧也被汉人比下去……打死都不能承认呐。
如果耶律宗全放弃改革,汉人重新成为奴隶,这些大臣恐怕做梦都会笑醒。
秦行之并不清楚契丹大臣的想法,但他也绝不希望汉人再次沦为任人宰割的奴隶。
于是笑道:“陛下和大齐皇帝不一样,您是个合格的帝王,讲究千秋万代、一统江湖……总之,您考虑的是契丹未来,而不是一时得失。您的改革,不仅能吸引高人,对契丹未来也至关重要啊。陛下听贫道一句劝,这个世界,落后就要挨打滴。”
耶律宗全摇头道:“朕明白改革的重要性,但你说落后就要挨打,朕不以为然。谁都清楚,契丹勇士所向无敌。”
“那是从前。”秦行之不屑道,“你们再敢拼命,比起恨天宫的人还差远了。结果呢,恨天宫被大齐欺负得不要不要的。”
耶律宗全心说,别人不清楚,朕难道不知道,恨天宫投降,是因为你小道士莫名其妙成了恨天宫主人?
“陛下还别不服。您想想,当初大齐军队围攻恨天宫,攻城车肆虐下白马上东麓差点被抹平,这不是先进的力量又是什么?说实话,即使贫道不出手,大齐也不见得打不败恨天宫,损失大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