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授人以渔(第2/4页)

往往就是几句话。

比如水利机械厂采购的电动自行车生产线已经到货,开始安装。

家具厂采购的红木,大红酸枝到货,肖玉龙打报告申请改造仓库,以方便存储红木。

泉水华禹世纪城开始,重新核算拆迁补偿面积。

重新核定地上物,重新确定补偿标准。

关于重新核定地上物这件事,再一次验证了,国家只要较真,根本没有普通老百姓反对的余地。

你说你不是新栽果树苗?

不承认好办!

办事处直接派人去地里,用手去拔,拔出来的,就是你新栽的,因为你果树都还没扎根,你说不是新栽?

由不得你!

当然,华禹置业也退了一步,哪怕是新栽的,只有你承认,也可以给你按照幼苗期进行补偿。

不承认就另说。

想要盛果期的补偿,没门!

华禹投资可以按照区里的意思退一步,适当补偿一点。

可要想得寸进尺,那就看谁的拳头更硬了!

当然和华禹投资没有关系,是和办事处比,看谁的拳头更硬。

余庆阳一再交代过,像拆迁这样的脏活,绝对不能沾,宁愿多花钱,也要推给当地政府。

他们是国企,需要一个光大伟岸的形象。

再有就是华禹工程总公司和淮海工程总公司,华禹第二建设集团参与了什么项目的投标。

一件事就几句话,也不需要他批示意见,余庆阳很快就看完,然后开始看今天上午的会议纪要。

看完会议纪要,余庆阳伸了个懒腰,看看时间,还不到八点。

余庆阳起身走出办公室。

先去看了看那些柏柏尔人,只见他们都安静的坐在地上,或者靠在墙上闭眼睡觉。

听到动静,睁开眼睛,看到余庆阳,都满怀感激的冲他露出雪白的牙齿。

笑着向他点头问好。

离开柏柏尔人休息的地方,余庆阳来到临时弄出来的培训中心。

因为人多,一个集装箱坐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培训是分开在几个集装箱里进行的。

余庆阳轻轻打开一个集装箱的门走进去。

挺巧,这个集装箱,给大家做语言培训的是小李。

小李教的是阿拉伯的日常用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接受,并且记忆深刻,小李还请来一名柏柏尔人。

和他做情景对话教学。

你好:赛俩目

再见:库姆

谢谢:休克兰

对不起:阿夫万

……

大家学的都很认真。

余庆阳站在后面,悄悄听着小李教学。

语言这东西,就是需要环境,你在学校里学会感觉很枯燥。

可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自己当时就能用的到。

所以学的都很认真。

小李和一位柏柏尔人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各种对话场景。

因为柏柏尔人的紧张,还闹出好几次笑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比如小李用阿拉伯语说完再见,那位柏柏尔人居然转身就要离开,是真的要离开。

一直到晚上十点,小李宣布今天的培训结束。

这一晚上,不光大家有收获。

就连那位配合教学的柏柏尔人也有收获。

到小李宣布下课的时候,柏柏尔人已经学会了用汉语说你好,谢谢,再见,中国等词语。

往外走的时候,柏柏尔人咧着嘴,露出那口大白牙,一个劲的对大家说着,中国,撒的哥(朋友),再见!

还挺会活学活用。

学会几句中国话,让这位柏柏尔人很幸福,脸上露出幸福和骄傲的神色。

余庆阳估计,他有可能高兴的晚上睡不着觉。

余庆阳和往外走的职工打着招呼。

一直等到人都走光,只剩下小李。

“余总!”

“不错,你这个办法很好!你是怎么想起来请那位黑人朋友帮忙的?”

“我们以前学习的时间,就是找阿拉伯的朋友来做口语练习的!”小李不好意思的摸摸头。

“我想着试试,就告诉阿布,如果他来帮我教学,就送他一双鞋子!”

“不错,一双鞋能给大家找到一个老师,这笔生意坐得值!”余庆阳笑着拍拍小李的肩膀。

鞋对于非洲人来说很珍贵,余庆阳后世曾经看过视频资料,上面的黑人,鞋子烂了自己那铁丝绑一下继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