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金丹(第3/6页)
兰儿轻笑道:“那是因为公子比世人聪明啊!”
叶昊天摇摇头,道:“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其实都是差不多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比如说记忆力,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十天背不来一本书,后来经过仔细的琢磨,找到了记忆的规律,才变得快起来的。归根到底,还是方法的问题。”
兰儿听了点点头,疲乏:"是啊,我也是因为兴趣使然才开始学琴的。开始老是出错,后来经过了数个寒暑之功才熟悉了指法,然后即使是闭上眼睛也可以挥洒自如了。公子说得不错,万事万物都有内在的规律,那种规律说是道,只有找到了规律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做好事情。”
两个人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聊着,半个时辰之后,终于来到了第七关前。
这一关远没有前几关的雄伟,血红的大门洞开着,就如立着的牌坊。大门上方题着两行金字:“导引吐纳徒自苦,神丹金液通日月。”
叶昊天一见金字,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是说炼丹远比别的修炼方法来得重要。果其不然,当他走到门前之时,发现门上也有一张小的告示,告示上写着简单的两句话:“本关考的是炼丹相关问题,自觉有望者请至丹房处。”
他看了却一番找不到别的指示,于是拉着兰儿跨入大门。入内却见一条长长的小径,小径两旁是浓密的树木。大约走了十余丈之后小径又分成了两道,指示碑分别标着“闯关小径,至丹房”与“穿行小径,至昆仑仙境”。
二人沿着闯关小径缓缓而行,又走了二三十丈,忽现豁然开朗,眼前出来好大一片平地来,却是一个小小的山谷,数幢院落点缀其中,其间绿树丛生,碧水环绕,显得非常宁静。
一个道童正在一座院落前修剪花树,见了他们二人出现在此,也不惊奇,上前引呼道:“师尊早已知道二位仙家要来,他老人家正在丹林居相候,怕二位绕路,特命小童在此恭候,二位请随我来。”也不待叶昊天二人答话,说着就转头径自前行而去。
兰儿一面走一面问道:“不是说在丹房吗?怎么改成丹林居了?”
道童看了她一眼,笑道:“丹房之内正在炼一炉“不死药”,所以不太方便,就改在丹林居了。”
叶昊天见兰儿似懂非懂,就笑言道:“炼丹有很多讲究,有时候特别防阴人进入丹房,怕影响丹的阴阳之性。想必这不死药就是如此了。”
兰儿听了,倒也没有在意,反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只要叶昊天炼丹之时不把她赶走就行了。
不一会儿,两人来到一幛丹林围绕着的房屋前。老远就看到一位锦袍老者站在门外相候,早在数丈之外,老者就朗笑着迎了上来,笑道:“老夫巫咸,正是守关之人,欢迎二位前来闯关,我已经等了八百年了,快请入内!”
叶昊天一边与老者寒暄,一边随老者进入丹房,分宾主落座之后,自有小童端上茶来,叶昊天也不多言,施礼道:“久闻前辈大名,如雷贯耳,如月当空,今日相见,真是三生有幸。”
巫咸“喔”了一声,不禁问道:“是吗?我居此地,久不问外事,你怎会知道我的名字?”
叶昊天解释道:“晚辈是从书上所得前辈大名的,《路史·后纪三》有载:“神农使巫咸主筮。”《归藏》曰:“昔黄帝与炎帝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世本》曰:“巫咸,尧臣也,以鸿木为帝尧之医。”《外国图》云:“昔殷大戌使巫咸祷于山河。”相关的记载还有很多,前辈的大名,在人间可是家喻户晓,更有诗云“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说您老人家不知死了多少次了,可是总也死不了。看来您的金丹之术委实高明啊。”
巫咸听了,手抚长髯,笑道:“好!好!好!看来你知道得不少啊!老夫的“不死药”还不算最高明的金丹,排在第一位的是太上老君的“太上神丹”,其次便是黄帝的“九转金丹”,然后才能轮得上老夫的“不死药”。也只是在金丹是排名第三而已。”说到这里,脸上却是呈现出几分自得之色来。
叶昊天连声称赞道:“前辈果然厉害,怪不得王母让前辈来守这最后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