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返祖(第2/3页)
村庄内,却很是冷清。
哒哒~
走进村庄几十步,却只有陆青萍一人一马的脚步声,极其的安静。
再往前走了几步,终于见到了有一户人家有炊烟升起。
陆青萍心中好奇,牵马过去。
院内正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模糊着眼睛,艰难抬起头看了过来:“孩子,你是谁啊?”
陆青萍看了看村庄,笑了笑道:“小子赶路途经此地,想在这村庄歇息一晚,不知可否?”
老婆婆看了看陆青萍的马匹和打扮,沉默了片刻,低头道:“唉,你想住也可以,村里人都走了,好多空房子,你随便住哪家都可以。”
“多谢婆婆。”
陆青萍看了看这破败的村庄,问道:“若我没记错,这里应该有许多户人家,怎么现在,就只有几户人家了?”
他从天宗下山时候,途径过这村庄,那是一年前,这里人丁兴旺,户户炊烟,还能见到小孩追逐打闹。
老婆婆年事太高,摘菜速度很慢,平缓的叹气:“又要打仗了,在当兵的杀过来之前,许多人都跑光咯,我和儿子跑不动,就没走。”
陆青萍闻言,眸光中升起一丝无奈,不再多说什么。
造成这场战争背后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罪魁元凶,他也是其中之一。
陆青萍拴马后,对老人家道了声谢,便去那间远处隔壁一家堆柴火的茅草屋内休息了。
背后,隐隐传来老婆婆家里有老年人的咳嗽声:
“阿娘,谁啊……”
“一个少年郎,借宿的……儿啊,你咳嗽好些了吗……”婆婆声有些嘶哑难过。
老年人声音艰难道:“我没事,再多躺些天就好了。”
“要是不打仗就好了,我还能去赵长山家借些草药给你煮一煮,他是打猎的,经常能挖到一些草药,可前几天也带着一家逃向均州了……”
老婆婆伤感的抽泣。
远处,将这些都听在耳中陆青萍,心里更沉重了。
他没想到,这老人竟然没有儿孙照顾,反而自己七八十岁了,还在照顾一个六十多岁的儿子……
“乱世啊……”
陆青萍心中沉重,被这一幕撼动心灵,拳意都有些不稳。
入夜,他去给一对老母子留下了一些药草。
回来后,他盘膝坐在茅草屋内,喃喃道:“这只能救他们一时,这场乱战,这个乱世里,不知还有多少像这对母子一样的人,一个个救,如何救的过来?”
“止住源头才是治根,那便是让天下尽早太平!”
乱世,百姓活的很难,他也活的不快意。
如果能早日让天下太平,不仅别人可以过得很好,自己也会生活的很舒服。
“为天下苍生开太平……”
陆青萍喃喃念着这几个字。
只有阎浮一统,家国唯一,才能有太平盛世,所以,仗是必须打的。
你不打,别人也会打。
那就自己要打!
只有自己早日为天下苍生开出太平盛世,所有人才能早日享受太平之福,不再受乱世之苦。
短短时间,陆青萍经历了对自己的一小次质疑,而后又重新坚定了拳意,心灵好似被拭去了一层灰尘。
若有人看见,会觉得少年重新焕发了某种慑人气质,自信的让人不敢直视。
这正是进入武道止境所需要的大道意志!
小村庄的一个小插曲,让陆青萍的拳意心境,再一次凝练了几分,追上了宗师血气的境界,不再是只有宗师血气,而无心境。
“难怪儒门有吾日三省吾身,佛门有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话语,大道之行,困难的不在悟,而在行啊……”
唯有将脚下大道贯彻始终,不更改,才能将拳意练透全身,成就神魔之体。
这需要的就是不管走多远的路,仍旧不忘初心,牢记始终,否则就会走差了路,大道无望。
有过这么一次拭去道心灰尘后。
接下来的半晚上,陆青萍连开始着手修炼第二元神法都顺畅数倍,好似整个晚上都处于灵台澄明,如有神助的状态。
在第二元神法的修行下。
面前的血神子放出了血色微光,有道道符文从陆青萍眉心出去,打在了上面。
时间连续几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