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秦根没起身:“民间此等事情过多,张三只是小民将多家事情虚构为一例,实际上本县已有数家人因此濒临绝户。家无田地可耕种,替别人耕种,一年到头却填不饱肚子,还不得不多服徭役。”

府尹又问:“那你们知县呢?”

秦根苦笑:“朝中有规矩,知县不可是本地人担任。然而外来者又如何斗得过抱团的地头蛇?这算手和主事的本事,可比现在知县还大。”

府尹无言。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知县拖家带口过去,也就这么一家老小。怎么能斗得过地方那么多人?要么同流合污,要么自持清高熬三年走人。

要是脾气大一些的,和地方斗死斗活,最后保不准有苦难言。

府尹叹气:“您这问题,有些难啊。”地方管理还是多看地方人士,求助朝廷,朝廷能管得了一处,也管不了多处。

秦根当然知道难,就是因为难,他才会特意上京求助。

府尹叹气:“这事本官会上报上去,但陛下恐怕也难立刻决断。新科状元对这些事有所了解,对黄册一事更是上心。您不如再等等。等经筵过后,此事必会拿到朝上商议。”

秦根询问:“新科状元封大人不是才十九?”

府尹点头:“是十九。您这事好巧不巧,他指不定真擅长处理。他先生正是后湖的刘大人。”

秦根一听刘大人的名字,肃然起敬:“是,那小民再等等。”

府尹应下了这事,又问了秦根一些关于他们县所存在的问题,一一记了下来。秦根人大老远跑到京城,要是自己这边没法处理,肯定会有下一步,找下一个人。

他不想应了自己眼皮跳动的劫。

秦根见府尹态度极好,真有心上禀和处理,心里安心了一些。

他比进门时更加诚恳行礼:“谢过大人!”

府尹点头,多说了两句:“京城不比江南一带,老人家这些时日注意身体。若是水土不服,记得要早早看大夫。不要讳疾忌医。”

秦根连连应下。

府尹让人将秦根送走后,待在书桌前沉默了良久。

这事情还真不好处理,远比封凌和傅辛夷当初的被行刺事情难多了。他都怕自己处理这事情,转头也来一遭被行刺。被行刺伤一个还好,就怕这事牵扯太大……

腥风血雨啊。

府尹摇了摇头,忍不住在想。

到底算是这天下大势所趋,各地这情况上报上来,本就要让朝廷面临腥风血雨,还是说这位封状元带来了腥风血雨的头呢?

如果封凌不在科举考场殿试上提出那么多观点,他就算将秦根所说的事情禀告上去,上面会重视,但也很可能无疾而终。

牵扯的利益太大了,一个不好,那对于一个小地方而言是翻天的大事情。

府尹叹了口气。

做人难,为官难。

怎么琢磨着还不如傅小姐那样开家小店容易呢?封大人当官好像也挺容易的,轻易就考上了状元,还被翰林院重用,皇帝看重。

唉……

……

府尹陷入为官愁苦阶段,封凌则是将自己工作处理好,准点收拾起了东西。

他算了算时间,从自己所在的地方到傅辛夷的花铺赶……好的,时间上来不及。

傅辛夷要在饭点回家,花铺开再晚一点,她也不会在花铺吃饭。

翰林府里这群看着很忙,实际上极为空虚的家伙,一个个挤眉弄眼跟他说:“傅小姐开的花铺叫信风阁。”

“封大人去过没有?”

“封翰林哈哈哈哈没空去。要不要我们相携一块儿去啊?”

“现在去怕是遇不见傅小姐,得休沐日才成了。”

封凌对众人此等调笑,只回馈了一句:“大家既然那么有空,便今日再往后多看三十页。内容不多,不要熬太晚。我已经背下,就先行回去了。”

众人:“……”

同僚相坑,苦不堪言。

先前有卢大人被贬官一事,现在的翰林院整体风气一清。封凌很喜欢现在翰林院的氛围。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糟七糟八的抱团,唯看才华本领以及人格品性。

大部分人都很会说话,都积攒了无数他没涉及过的才学,一旦开起玩笑来会格外有风趣。

他笑着告退,低调离开了翰林院。

他脚步声很轻,不会打扰到任何人。这是他常年在宫中养成的习惯,到现在在翰林,这样的脚步声依旧会让人有一种被照顾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