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选(第3/5页)

谢迁无奈叹息:“老夫自然希望他能守住本心,但若朝中没人跟他抗衡,谁又能保证他不乱来?自古以来的权臣,都是从打压异己到无所顾忌,再到擅权、弄权,史书上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自然要防备一些。”

这次杨廷和没有反驳,因为很多想法,他跟谢迁基本是一致的。

谢迁道:“从之厚跟司礼监那帮人过从甚密上,老夫便看到不好的苗头,这是内外勾结、把控言路和朝政的预兆……张公公回朝总透着股邪气,说是陛下力主,但若没有沈之厚在背后推波助澜,怕是张公公不会那么容易回来。”

杨廷和皱眉问道:“谢阁老怕二人勾连起来,祸国殃民?”

谢迁瞟了杨廷和一眼,道:“问题倒也没那么严重,老夫到现在都没搞清楚那小子的行事风格,明明是个少年,却呈老成之态,恐怕这朝中最奸诈狡猾的便是他,倒是张苑能力一般,不能担当大任,也幸好之厚没进内阁,不然的话……内阁和司礼监勾连在一起,朝事会完全为其把持。”

杨廷和想了想,全无头绪。

谢迁再次出言提醒:“多盯着他们一些也好,知道在作何,心里也有个数。尤其那小子,一定要全方位监控,若继续胡作非为的话,就发动满朝官员参劾他,让他声名受损……说到底他是文官,不是阉党,还是在意身后名的!”

……

……

年后沈溪一直很忙碌。

初四这天,上午和下午他都在吏部衙门主持工作,面试考满官员,日落时又往兵部走了一趟,主要涉及头天晚上皇帝交待下来的平乱差事。

原本今天兵部不会有人轮值,但因有皇帝御旨下达,兵部左侍郎陆完不得不前来兵部当值,且在沈溪抵达时,他已将平乱策略写好,只等沈溪签字后便能以兵部名义上呈。

陆完非常负责任,等沈溪到了兵部衙门后,立即将新鲜出炉的奏疏送上,交由沈溪审阅。

沈溪详细看过,陆完在旁做出解释,包括从何处调动人马平叛,粮草又如何补充等,事无巨细,详细说明。

如此一来,沈溪在面圣时就可以根据奏疏内容,指点江山,而不会犯错误。

最后陆完谦虚地说道:“……这些都是在下的一些浅见,若是沈尚书觉得不合适,不用也罢。”

或许陆完猜想,沈溪通晓兵事,未必会采用他的方略,他只是尽到自己的职责罢了。

沈溪点头:“很完善,可直接进呈陛下。”

陆完闻言多少有些意外,他没料到沈溪居然如此好说话,同意他的方略,似乎连继续补充的打算都没有。

沈溪道:“其实现在陛下需要的,并不是兵部平乱策略,而是要兵部对地方上的情况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此番是由地方官府呈奏西南出现叛乱的情况,而非兵部衙门,若是兵部这边迟迟不上呈关于乱事的奏疏,陛下会觉得兵部没有尽到责任。”

陆完摇头苦笑:“若非沈尚书在兵部的话,怕是陛下不会如此看重。”

沈溪摇头:“话也不能这么说,陛下尚武,所以对于军政之事会看重一些,无关乎谁在这个位子上,且在下也无法身兼数职,很可能不久后就要从兵部尚书上退下来,到时很可能由陆侍郎你来接任。”

“这……”

陆完对于沈溪的话感到非常意外,未料到沈溪会说让他接班的话题。

沈溪道:“陛下坚持让在下身兼两部尚书,实在无从拒绝,这才勉强接受下来,之后在朝中造成怎样的影响,陆侍郎应该看到了,在下实在是无能为力……如今吏部琐事缠身,在下会再上奏请求陛下,暂时卸掉兵部尚书的职务,到时还得陆侍郎你来主持这边的差事。”

陆完想了下,苦恼地说道:“其实除了沈尚书外,他人很难执掌兵部,倒非陛下有意让你身兼多职,这实在是能者多劳。想大明上下,谁不佩服你在军事上的造诣和成就?”

沈溪笑了笑,道:“陆侍郎谬赞了,该怎样便怎样,既既然现在我已接过吏部尚书职务,就不能再分心兼领他职,这毕竟是朝廷延续已久的规矩。”

“为避免再被人攻讦,在下还是识趣些为好,这次上奏,便以陆侍郎你拟定的策略为准,若面圣陈奏,到时请陆侍郎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