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脸(第3/4页)

以沈溪猜测,刘瑾如今很可能陪伴在朱厚照身侧,跟朱厚照陈述三法司在这次京城盗匪案中碌碌无为,甚至可能提出替换刑部尚书。

张苑作为东宫旧人,在宫里的地位不低,在场大臣对他并不陌生。

张苑接替小拧子,接待众大臣,道:“诸位大人请稍候,陛下尚未准允开启殿门,等奴婢进去通禀。”

“有劳张公公!”

这次说话的人却是谢迁,毕竟文官以他居首。

张苑入内,不多时再次出来,神色看上去有些惊疑不定,很快他定了定神,做出“请”的手势,却一句话都不说。

殿门打开,大臣们分列两排,徐徐进入乾清宫大殿。

沈溪跟在谢迁身后,位列第四,一行进入殿内,旁人基本都是低头保持对帝王的尊敬,沈溪却稍稍抬头看了看前方,让他非常意外的是,龙椅上空无一人,朱厚照并不在,手捧拂尘的刘瑾趾高气扬地站在龙案前。

坐天子不在,立天子却现身,还一副嚣张跋扈的模样。

这让沈溪感觉其中蕴藏着巨大的阴谋,心想:“刘瑾不会想借助皇帝的威严,公然欺凌百官,重演往年午门罚跪那一幕?朱厚照这小子明明在宫中,难道想纵容刘瑾为恶?”

谢迁可不是吃素的,站定后抬头去看玉阶上的情况,发现皇帝不在,刘瑾正得意洋洋站在玉阶上正中的位置,立即爆发了。

“陛下何在?”谢迁用质疑的语气说道。

一句话,就让所有大臣都抬起头来,看到眼前一幕,每个人都很惊讶,面面相觑,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刘瑾似笑非笑,环视御銮下一圈,道:“诸位大人,陛下有事暂且离开,今日由咱家替陛下主持朝议。”

“啊?”

在场之人一阵哗然。

谢迁强忍心头怒火,喝问:“刘公公,自古以来都是天子主持朝堂,几时轮到旁人指手画脚?”

刘瑾笑道:“谢尚书的意思,是咱家僭越了?”

“哼哼!”

谢迁冷哼一声,好似在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张懋本不想惹事,但此时也受不了刘瑾的嚣张跋扈,道:“刘公公,你说陛下有事暂且离开,却不知是何事?”

刘瑾冷笑不已:“陛下之事,做奴才的岂能过问?诸位大人若是觉得心中有疑惑,只管等陛下回来后亲自相问便可。”

张懋再道:“那陛下几时回来?”

刘瑾道:“这就不知了,陛下走之前,让咱家主持朝议,诸位大人就算有意见,恐怕也要听从陛下的旨意……谁对此有意见?”

说到最后,刘瑾声音变得严厉,目露凶光,扫视台阶下的群臣。

无论是谢迁,还是王鉴之等人,都无法忍受,隐有发作的迹象,但现在急需一个人出来带节奏,这个人怎么看都是谢迁最合适。

但谢迁心中却在发怵,若他站出来跟刘瑾作对,那文官集团跟阉党之间的矛盾会越发凸显,而此时刘瑾奉旨行事,明显占据上风,如此做有些得不偿失。

谢迁一退缩,旁人只能眼睁睁看着眼前这一幕,忍气吞声。

很多人不由看向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觉得两位国舅应该不能忍受刘瑾的专横,会站出来说什么。

但这会儿兄弟二人却是一脸淡定,好像事情跟他们无关一般。

见此情形,人们立即明白过来,应该是刘瑾暗中跟张氏外戚达成某种默契,以至于二人保持沉默。

眼到群臣束手无策,刘瑾气势高涨,道:“既然没人有意见,那咱家可就要代天子主持朝议了。”

恰在此时,一个身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顿时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过去。

当人们发现站出来的是沈溪时,心里多了几分希望,毕竟沈溪是文官中最年轻的存在,现在正需要一个血气方刚、敢做敢当的人出来跟刘瑾正面对抗。

刘瑾见沈溪出列,怒从心头起,大声喝问:“沈尚书,你想作何?难道你要违背陛下的旨意,要抗旨不成?”

沈溪摊摊手,环视在场百官,道:“本官几时说过要抗旨?”

刘瑾道:“那你出来作何?身为兵部尚书,你就应该待在你应该在的地方!”

沈溪神色平静:“既然这里是朝堂,那身为人臣,应该出来奏事吧?本官有事要启奏陛下,至于谁来代陛下议事,跟本官没有太大的关系,本官只管把事情说出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