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五章 无条件信任(第3/4页)

沈溪此时是场上焦点,但他习惯性地选择沉默,让在场人等捉摸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朱厚照将张延龄的话驳斥回去后,望着沈溪道:“沈尚书,你说吧,若要征调京营人马,征调多少合适……你乃兵部尚书,对鞑子交战屡建奇功,朕相信你的判断。不用管别人的看法,只要你说出来,朕一定答应!”

如此一来,不止是张鹤龄和张延龄等外戚党瞪着沈溪,就连张懋和一些老成持重的勋贵也都忍不住惊讶地打量沈溪,他们生怕沈溪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话,最担心的还是征调太多京营人马去宣府。

沈溪道:“微臣原本是想从三边回调人马,既然陛下不准,那就只能执行第二套方案,便是从京师征调……微臣不想擅作决断,需要参考过往大明对于京师出兵的一些案例……”

张懋咳嗽两声,问道:“沈尚书,你怎么个参考法?参考哪次?”

沈溪道:“先皇健在时,我曾有幸受朝臣举荐,领兵出征,当时先皇配给的兵马数量,乃六万大军!”

“啊?”

听到沈溪这话,在场人等一片惊叹,都觉得沈溪狮子大开口,一开口就六万,简直是要抽干京畿兵力的节奏。

朱厚照问道:“那沈卿家认为,此番征调六万兵马便足够,是吗?是否需要再增加点儿数量?”

只有朱厚照还嫌兵马不够,需要再增兵,因为他这个皇帝一向觉得大明地大物博,人多的是,征调个几十乃至百万大军不成问题,出兵六万纯属毛毛雨。

沈溪回道:“陛下,当时先皇配给人马时,名义上是六万,但其实只征调五千兵马……”

朱厚照脸色瞬间冷下来,道:“五千兵马跟鞑子主力作战,还要战而胜之?非得沈尚书您亲自领兵不可!”

张延龄听到这话,立即怂恿:“陛下说得是,既然沈尚书屡屡化腐朽为神奇,能以一敌十,为何不让他亲率五千兵马往宣府?有他在,莫说两三万鞑靼兵马,就算是十万、二十万,要应付起来怕也不在话下吧?”

“对,对,沈尚书领兵,能以一敌十!”

“不对,是以一敌百吧……”

又是一群人跟着附和。

“瞎嚷嚷什么?”

朱厚照恼火地喝斥:“每次的情况都一样吗?哼哼,以一敌十,甚至敌百,说得轻巧,你们一个个都带过兵,为何不主动请缨?现在朝廷离得开沈尚书?朕制定的国策,需要沈尚书执行,两年后,朕还要沈尚书辅佐,陪同朕一路北上踏平草原,朕不同意沈尚书亲自领兵往宣府……”

或许是觉得自己把话说得太满了,朱厚照话锋一转,“就算沈尚书披挂上阵,也必须跟朕一道前往!”

张延龄道:“陛下,若要维持京师安稳,还要保证宣府此战获胜,派出适当兵马有其必要……但若不以沈尚书领兵,谁能胜任此差事?”

朱厚照恼火地诘问:“你去难道不行?”

这话直接把张延龄给呛了回去,为避免自己到边关吃苦,他只能低下脑袋,老老实实坐了下去。

朱厚照道:“现在谁都不准打断朕跟沈尚书间对话……沈尚书请说,你具体安排是何,到底要征调多少人马,又以谁领兵!”

沈溪道:“回陛下,臣认为举贤唯才,而不论军中资历高低。之前由兵部主导,从地方征调数万兵马换防京师,至今已有上万人抵达,臣以为,不如以这些地方征调的兵马为主,总共两万,出居庸关,往援宣府、张家口等处!”

朱厚照好奇地问道:“有这样一路人马吗?”

张懋有些奇怪,起身禀告:“陛下,征调地方兵马入京,不是经您首肯的吗?”

朱厚照笑了笑,道:“原来朕曾同意沈尚书从地方征调几万人马到京师来,这可真是未雨绸缪,怪不得沈尚书会以如此淡定的姿态说话,实在是早有准备,太好了!”

“沈尚书,就按照你说的,征调这路人马往宣府……对了,你看由谁来领兵啊?”

沈溪看了旁边一直低着头好似在思考问题的胡琏,道:“不如就以陛下提拔的胡琏胡主事为主帅,以王陵之王将军,还有以前跟随微臣南征北讨的家将马九为副将,带领这路人马往援宣府,不知陛下是否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