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不同(第3/4页)

“汉人,不过就是一群汉奸罢了!”

“可是,对汉奸,有什么客气的。”

“哎呀,是不用客气,可你们知道的,即便是汉人移民过去了,也总需要有奴婢去干活吧,我觉得纳俘为奴,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

在这间车厢里,人们的意见也是分明地分成了两派。有些人对于朝廷的决定表示支持和理解,而有些人显然并不赞同在的这种处理方式,他们更倾向于用一种快意恩仇的方式去解决这一切。

旁边传来的言语,让李将开微笑道。

“云亭,你觉得朝廷有可能纳俘为奴吗?”

沉思片刻,王云摇头说道。

“纳俘为奴,这是南洋诸夏的法子,他们击败土人后,会纳土人为奴,对其施以教化,其中不少人后来成‘归化民’,如此数代后,土人与汉人无异。当然,众所周知,主人还会纳其妻女为妾,如此几经混杂,土人相貌、习俗最终会完全从我。但,这是诸夏的法子,大明实施起来,肯定不容易。至少朝中内阁是绝不会同意的。”

何止不会同意,他们肯定会立即反对,毕竟,“纳俘为奴”本身就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情,甚至大明许多士人常以此为不齿,经常以此抨击诸夏的“野蛮”。现在大明自己这么干,不仅在朝廷会有压力,就是在舆论方面也会有压力。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从国外购买奴婢。甚至在他们大量购买着奴婢伺候自己起居的同时,还在报纸上指责奴婢贸易。

对于这种蛇鼠两端的行径,现在大家伙儿早就是见怪不怪了。

“如果有人动手这样……处理了他们,朝廷民间都会装聋作哑,但是‘纳俘为奴’肯定会有人站出来的。到时候,只会引起很多麻烦,无论如何,朝廷都不会这么做的。”

作为书院助教,奉命前往迪化的王云,分析起这些问题自然是头头是道,与普通百姓的义愤填膺或者唯利不同,他或诸不知道未来朝廷会怎么做,但却很清楚朝廷不会干什么,至少不会光明正大的干什么。

“确实!”

略点下头,李将开说道。

“其实,以小弟看来,现在接受建奴投降,恐怕也是为了面子,为了天朝的面子。我们大明天朝,不同的藩邦蛮夷,他们可以屠杀,我们不能,大明是世界上最文化、最有教养的民族。建奴代表野蛮,南洋土人代表愚昧,其它土人大抵也是如此,不是野蛮,就是愚昧无知,只有大明才代表文明,而未来华夏文明必将影响全世界,全世界必将沐浴在华夏文明之下,而这个文明应该是仁义的、道德的,而不应该是野蛮的、愚昧的,所以,即便是对于仇人……”

面子。在有些人看来,现在朝廷早就把天朝上国的面子给丢了个干净。但是有时候朝廷还会不由自主的去维持着那些有些虚幻的面子。

话声略微一顿,然后李将开又笑着说道。

“我们也会持以宽容,而不是被仇恨蒙蔽了理智,我们不会让建奴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因为消失之后,这段历史就会成为华夏文明一个阴影,未来的世人会看到这个文明狂燥的一面,这显然不是朝廷……”

看着王云,李将开笑道。

“尤其是咱们的那位陛下愿意看到的,毕竟,于陛下看来,将来世人必将沐浴于华夏的教化之中,会变得越来越文明,世人会看到这个文明是完美的。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受降,为的就是……”

那是这样么?他并不太清楚,但她相信在朝廷之中,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必定不少。

当然报仇雪恨是一定的,但是在报仇雪恨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天朝的仁慈。

“就像动物园一样?把一些建奴留下来的,让他们活着,然后证明我们的仁义与文明?”

睁大眼睛,王云像是恍然大悟似的说道。他立即想到了那些在动物园里做展示的昆仑奴。难道朝廷打算把那些人也丢到动物园里头?要是那样的话,会不会太多了?

随后他明白,这也就是一个比喻而已。

“哎呀,难怪之前不见受降,现在反倒是不断受降,原来就是这么考虑的……”

显然,这样的出发点,显然更容易为人所理解,甚至王云都可以想象得到,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出现大规模的投降,而之前没有,因为之前建奴仍然在负隅顽抗,大明一直有意留他们一条活路,只是没有合适的契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