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人才(第3/3页)
朱明忠特意强调道这个名词,过去他并不知道这个名词,但是早先却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个名词,知道“田秀才”厉害的地方。
“那些田秀才往往都擅长这些,他们在留种的知道,知道应该留下什么样的种子,知道什么样的种子产量高,知道何时施肥、灌溉……”
言道着那些田秀才的长处,最后朱明忠说道。
“这些田秀才往往就是凭借着这些寻常百姓所不懂的知识,让他们的土地产出更多,获得更多的利益,不能够再让他们像过去那样敝帚自珍,要想办法,把这些藏在田秀才的肚子里的农技都掏出来,然后汇编成籍,再传播开,沈佺期……”
看着沈佺期,朱明忠突然说道。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上海的徐家同样的种地,一亩地产出比周围的百姓多出一两斗开外,凭的是什么。凭得是徐家家传的种田巧技,如果把这些巧技推广到全大明,大明的田地增产又岂止千百万石?”
朱明忠所指的徐家,就是上海徐光启的后人,当年徐光启就擅长农技改良,古往今来,像那样的农政专家又岂止一人,只是受限于种种原因,那些技术的传播是极为缓慢的。这正是古代技术传播的限制性,可如果能够通过社学去推广,势必将会改变这一切。
“社学不仅可以推广这些的农技,而且也可以搜集农技,可以进行技术搜集,然后再由相工部负责整理,归纳。”
现在大明的工部类似于农工部,其同样也负责农业,这是兴乾后六部改良其中一点。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明忠的眼前突然一亮,他立即想到了在过去几年间书院的改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新增课程从以人文学科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这正是各国大学的发展必由之路。
欧洲最早的大学教的是宗教,后来增加了哲学之类的人文学科,而中国最早的大学教的是儒学。而欧洲由于远洋航行、掠夺殖民地、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大学中增设了自然科学的教席;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为欧洲在大学中增设自然科学的教席创造条件。
现在大明所走的道路,不也正是如此吗?无论是书院亦或是县学、府学其中的自然科学不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点点的增加吗?现在最重要的不是通过普及教育让国人都成为科学家,而是通过普及教育要让更多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识得几个文字,掌握一些数学、地理、历史、法律还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当然要是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帮助的话,那自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