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阿尔托莉雅的三根手指,他我之辩(第3/4页)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心灵之湖渐渐澄澈,绝大多数杂念慢慢消逝在不知道有多深的湖底,这些能够沉寂下去的杂念,代表着一些不重要的,不会让人念念不忘的东西,而那些真正让人挂怀的东西,都还在心灵湖水中飘荡。

而此刻,在清澈的湖水中,让柳生元和念兹在兹的杂念自然显现出来。

为什么会因为仅仅在擂台上杀了一个人,就会让自己心灵不安?

很简单,物伤其类而已。

也许柳生元和有时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但到底还没有高到太上忘情的地步,在自己的下意识中,他总还是认为自己是个人的。

而在他亲手斩下安赫尔·鲁伊斯头颅的那一刻,在他自己的潜意识深处,不知不觉的出现了一种带入感,潜意识认为,自己的头颅也有被人活生生斩下的那一天。

所谓将心比心、物伤其类就是如此了,人总会将类似的场景替代到自己的身上,假如一本小说,内容基本符合逻辑,又不至于太难看,能够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话。

就总有读者不知不觉在看书的过程中,将自己替换进书中,感受主角的喜怒哀乐和种种经历,这都是一样的道理。

找到了自己心里扭曲的原因,柳生元和不惊反喜,这代表他在完善自己心灵的道路上,又有了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他前进一段距离。

所谓感同身受,所谓物伤其类,所谓将心比心,对人类来说,这其实都是很不错的东西,毕竟,只有彼此认同,才能带来这种换位式的感受,而人类社会其实就是建立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上。

但是,在柳生元和自我认定的道路上,这些东西的确是对他的心灵修行有害的。不是说他心灵修行的方向就是不认同自己是个人了,而是说,在他心灵的修行上,要将这种对社会和种族的认同,与个体的思辨分别开来。

就像是海中的一滴水,它既需要知道自己是水,但也需要明了自己与其他的水是不同的,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概念,这滴水才有可能成为智慧生物,或者说成精了。

这牵涉到一个自我认知的概念,假如会对他人的经历,有感同身受的感觉,说明这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还不够牢固,甚至说,他对“我”这个概念和“他人”这个概念,至少在潜意识中,是不能彻底的清晰定义的。

像是柳生元和这样的修行者,只有清晰的定义了“我”,才能对自我产生明确的认知,而只有这种自我明确的认知,才是柳生元和对于自身全面掌握的出发点。

所谓“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指这种对于“我”的定义圆满,不受任何外界环境干涉的境界。

当然,物质上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是一个笑话,毕竟刀砍也死、饿肚子也会死、连没有水喝都会死。

这里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乃是指的心灵上的完满无缺,不再为外部环境所动摇的一种境界而已。

即使是死,也不过是我自己的一种选择而已,并非被外界环境所左右的结果。

原来如此,不过如此!

柳生元和在黑暗中睁开双眼,未来前进的道路,至少在短时间内,已经再无迷惑。

对抗自己的恐惧,才能产生叫做勇气的力量;充实自己的心灵,才能让自己避免迷茫和空虚,认定的道路,就不能动摇。

每一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在心灵中的自我思辨,并将自己的思辨付诸行动,让自己的心灵不再空虚。

正所谓知行合一,仅仅心灵中思辨,如果没有具体行动来支持,终究还是虚的,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正确的思辨,才是自己心灵成长的基石。

所以,与那位金发少女一战,不可逃避!

……

“啊,元和你辛苦啦,今天这一场比赛打的真漂亮!”一回到家,妈妈南田雅子就迎了上来,毕竟从儿子这段时间的比赛中,她可没少投注赚钱,当然要夸奖儿子一下了。

“哈哈,这可不算什么,我还没尽全力呢!”柳生元和做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要不是在青木馆中反思半天,做好了心理建设,现在想要做出这么天衣无缝的表情,对柳生元和来说还真不容易。

不过现在嘛,渐渐分开“他”与“我”的概念的柳生元和,已经可以将上午杀人的事情放在一边,仿佛完全不关自己事情一样,一边走进家门,一边开玩笑一般的和母亲吹着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