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7/37页)
只需要一句话,这位李连长就信了。
在这个动荡的岁月之中,有无数与顾峥有着同样的理想的人,都会义无反顾的踏上寻求红色的道路。
而这种怀揣着敬仰的人,心存着理想的人,对于革命的向往是最坚定的。
让他们两个帮忙,也算是这朝圣的旅途之中的一场激动人心的考验了。
于是,李连长点了点头,指了一处隐蔽地点,就为顾峥与张老爹指派了任务。
“你们在这里补枪,将我们封锁线上的漏网之鱼一个不拉的消灭掉。这个任务你们能不能做到?”
二话不说就跳到沟中的顾峥,对着李连长就行了一个并不算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这一晚上,这位满心都是杀敌的顾峥,度过了一个让他激动不已的小型的遭遇战。
虽然他与待在后方的张老爹放枪的机会不多,却是实实在在的目睹了他们狙击敌人的真容。
通过与那些穿着正规日军军装的敌人的交锋,顾峥终于知道了,那天晚上的爆炸是为了什么以及八路军们到底干了什么。
那个从小村落旁途径的火车成功的被早早埋伏在周围的八路军队伍给炸了一个七零八落。
坐在那辆专列上的人日本天皇裕仁的外甥铃木川三郎少将,竟然被从另外一个方向撤离的八路军大部队给生擒了。
作为疑惑敌人的三路人马之中的一队,顾峥所在的队伍,也为这场轰轰烈烈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顾峥觉得,这场战役,这个荣耀,要比他成为北平城内的第一角,还要来的振奋。
太阳升起,凯旋的队伍看到了他们即将荣归的故里。
在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跋涉之后,那迎风招展的红旗,那精神飒爽的哨兵,都让对此陌生之极的顾峥心潮澎湃。
……
延安到了,新生活的开始到了。
……
“顾峥同志?顾峥同志在吗?”
这是顾峥来到根据地的第一个晚上,因为根据地的条件有限,新来的投奔者,革命者以及周边的乡亲们必须要到附近驻军给安排的宿舍之中暂时安置下来。
待到这边的审核通过,他们就会被整个根据地的军民所接纳了。
再按照各自的所长,安排上适合他们的职位。
因为顾峥这一行人,来自于一个家庭,奔着自愿的原则,这里的队长就将他们一家五口给安排在了一间最大的房屋之中。
屋子是土坯搭建的,当中垒了一张简易的土炕。
若是不计较太多的话,五个人挤一挤还是能够睡得下的。
除了这一张最大的炕头之外,再就是一张有些瘸了腿的方桌,两把木头疙瘩草草劈成的小凳子,以及一个不知道用什么木头制成,自带红褐漆色的三脚架。
架子上放置着一个坑坑洼洼的铜盆,架子下挂着一条破了三个洞的毛巾。
光是看这里的条件就能看到根据地之中的艰苦。
八年的抗战光阴,根据地的人民与根据地的军队一起扛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
现如今还是情况有所好转的体现呢,怕是前两年的日子要比现在更苦上几分。
看到这种光景,张老爹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而苦惯了的彩凤,却只想着顾峥是不是能够适应这个空荡荡又粗糙的环境了。
“顾大哥,我给你寻的新帕子,人家刚送来的热水,你擦把脸成不?”
看彩凤一脸的心疼,顾峥反倒是笑了,他先是给一旁的张老爹将热水倒上,递上前去,转头才朝着自己的小媳妇说到:“已经很好了,你也莫要讲究啊。”
“你忘记了,我可是苦过的孩子呢,想当初我拉黄包车的时候,你怎么就不觉得我委屈呢?”
说的彩凤有些羞恼,像是回忆起了最为甜蜜的时光一般,对着顾峥嗔了一眼回到:“那哪能一样呢,那时候的你见天的带着一顶破帽子,也不跟俺们家来往。”
“成天天不亮就闷声不坑的出门,等到星星都挂起来的时候,才回得家中。”
“那时候,俺跟你说句话的工夫都没有,哪里知道,哪里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