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原罪汹汹(第2/3页)
“你好啊一平,还在加拿大?你爸妈他们适应吗?……佳怡说你的安排非常妥当细致,谢谢了啊,”郑博赡寒暄了几句,把话引入了正题,“国内报纸上最近的那些争论,你知道吗?”
“我知道,叔叔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冯一平自然知道,公司和金翎给他发的邮件里,都有提到这事。
……
其实,今年国内的报纸上一直很热闹。
和冯一平的观点相反,原本很多学者们料想,非典可能将2003年的经济打入冰点,但仅仅过了一个季度,经济增速就恢复了,到现在,第四季度虽然还没结束,但怎么看,本季度的增速肯定会接近10%。
这可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于是,一些人迅速从一个担忧过渡到另一个担忧,经济过热了吗?这个词汇久违了——上一次经济学家们预警经济过热,还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
争论从下半年就开始了,各个部委态度不大一样,地方政府更是心思各异。
东部地区的官员说,不是中央要我们发展得更快一些吗,怎么就过热了?西部地区的官员也觉得委屈,本来发展就慢,不快一点怎么追得上东部呢?
随着天气转冷,电荒已经明朗化,煤电油运,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了。
民间有很多人发声,国家的电力建设,这些年一直没有因应经济增长的步伐,严重滞后。
但有些单位不这么看,发改委的官员警告:这是因为我们发展经济对能源的消耗现在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
从半年前开始,他就不断警告要遏制投资过快增长,然而现在,投资好像一匹脱缰的快马,根本就拽不住。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的,虽然发生了非典,但是这一年在经济界,其它的大事也在发生。
就在这一年,一批民营企业家开始大规模进军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等能源重化工汽车领域,他们中间有刘永行的铝业、张志祥的钢铁、王传福的汽车等,很多人相信,民企的重型化的努力遇上地方政府大干快上的冲动,由此催热了中国经济。
也有很多人忧心,在国企大改制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大举进入这些原本由国企把控的领域,而且很多是通过对一些国企的购并进行,存在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
不仅是收购国企,在冯一平以近五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硬币之星的同时,国内其他的企业也没闲着。
著名的家电企业TCL,在11月4日,和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即TTE公司。
在这个合资公司中,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汤姆逊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33%的股份,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强企业。
而另一则消息也已经传扬开来,国内知名民企联想,正在洽购世界知名的IBM电脑业务,如果成功,那金额至少在10亿美元以上,那将是创纪录的。
这应该说是让很多人感到骄傲的事情,但是,同样的事,也可以做另外的解读,老百姓还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民企,真是的豪富起来了!”
他们怎么就有那么多钱呢?——当然,这并不是针对冯一平。
恰好,今年有那么多的“首富”各种出问题,前不久上海的周正毅又出事,而且涉案金额出乎广大老百姓的想象,于是,一批以海外归国经济学专家们,在经济学界泛起一股颇为时髦的“民企原罪论”。
本来他们说说也没什么,一些耍笔杆子的嘛,哪怕是经济学家呢,又不是发表专门的专著,他们有时候的言论,就跟一些奉行“标题党”的记者没区别。
他们喜欢闹腾,那就让他们闹腾,没人捧场,没人参与,他们很快就会自己消停下来。
但是,此时的国内,确实已经很有一批“先富起来的人”,恰恰他们在富裕的过程中,真的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他们就见不得这样的言论。
而且,众所周知,最早下海的那一批人里,可是有不少公职人员,他们里面有一些本来就从事理论研究的,理论水平本来就不低,当发现这个被一些从国外回来,喝了洋墨水,了解了一些基督教,并且从基督教教义里借用一个名词而成的所谓“民营企业原罪。”忍不住一时技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