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一箭落九日(第3/11页)

“杀了他!快!”古神们歇斯底里。

然而,墨穷手中的至高神剑,已然‘射出’,只是看起来纹丝不动,还在弦上罢了。

墨穷弯弓搭箭,朝向天空中自诩如日中天的古神。他没有对神剑施加任何力,只是摸了它一下。神剑虽然还在弦上,可某种信息效应,已经射了出去。

此时此刻,数千艘飞船甲板上,数以千万级的百姓,正与社员们,凝望着这颗星球。

苍茫天地间,泰山已突破天际,横贯七洲,皑皑白雪参盖玉皇峰顶。浩瀚四海中,蜡像已遍洒大地,浮沉五洋,有若蛾蚁依附全球表面。

追溯至一万两千年前,也唯有大洪水能与此刻的生态毁灭相提并论。

昔日虫族肆虐,都未有这么惨过。

九颗烈阳般的高能之躯,俯瞰大地,连同耀眼的天狼星,十日并出,交相辉映。

光芒前所未有地绽放,其中八颗太阳般的古神,已经拼命,恐怖的能量直接蒸发了所有海水,两极也顷刻间融化。

地球干涸龟裂,大地板块开始崩塌。

然而仅此而已了,古神的眼中流露出了惊恐。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相隔数十万公里,就凭空收到了一股无上剑气的冲击。

这剑气虽然让他们连一丝疼痛都察觉不到,但来自心底里无尽刺骨冰寒的恐慌,却更加浓厚了!

“不!”

唰!

一瞬之间,天空中只剩下了一颗太阳,它已夕阳西下。九名所谓的尊贵主神,直接被同时扫灭!

墨穷一箭落九日,落下了诸神的黄昏。

……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

五帝之说,始于五行五德之说,但并非无中生有。

灵感来源于上古群帝,比如炎黄,此二帝,自古便被尊称炎帝、黄帝。

一个代表火,照耀万方,一个代表土,厚德载物。

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就用特别宏大,规格极高的待遇,祭祀一个称为‘黄’的先祖。

部分狭隘的史学派还在那掰这个‘黄’到底是谁,说他不一定就是黄帝,我真的没话说了。

自古以来,除黄帝以外,我相信没有任何一名始祖,可以只用一个‘黄’字代表的。

总之虽然现在的五帝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划定。

但在上古时期,依旧有黄帝、炎帝、白帝这种称呼,只是没有系统的弄出五帝罢了,因为五行的理论还不成熟。

随着时间推移,五行之说日益成熟,于是周朝人就想凑个五帝,选出人气、功劳最高的前五名,代表水、木、金、火、土五行。

帝,是上古之时,华夏民族的天下共主。

但为帝者的数量,绝不止五个。

从数量上来说,至少十个帝,山海经原文称为:群帝,或众帝。

假若非要选五个,那么炎黄必然列于其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另外三个,要能与炎黄同列在一起。那么在我心中,第一个冒出来的,一定是帝颛顼!

不会有人不认识这俩字吧?跟我念:专虚……

颛顼生于若水,立于空桑,号高阳氏,代表的是冬天。后世以五德之说,尊其名号为黑帝,并列炎黄,属北方玄水。

炎黄为尊,其次就是颛顼。

首先,一切从《山海经》开始。

山海经中,颛顼出场次数很多,先说他的来历。

《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一看我们就知道,颛顼是黄帝后裔。

不过黄帝有很多孩子,昌意只是其中一个。他是嫡子,因为他是黄帝的正妻嫘祖所生。

这里只说昌意一脉,被降到了若水待在封地,生下了韩流,然后韩流生了帝颛顼。

现传的山海经版本,把嫘祖写成雷祖,乾荒写成韩流,大抵是传抄错误。至少别的典籍,都是写乾荒,都是些嫘祖。

这里我要提一下,在山海经中,有的时候写了帝颛顼,帝尧这种名号,有的时候,则是只有一个字‘帝’怎么怎么了,‘帝’命谁干嘛了。

根据我的理解,这可能有一部分,是书写者时代的问题。

山海经有很多作者,有的作者是尧舜时期的人,有的作者是大禹时期的人,有的作者则是夏朝,甚至商周时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