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页)

生物体长八英尺。带有五条脊状突起的桶状躯体高六英尺,中部直径三点五英尺,两端直径一英尺。深灰色,有弹性,极其坚韧。肉膜翼宽七英尺,颜色相同,发现时为折叠状态,从脊状突起之间的沟槽内展开。框架为管状骨或腺管,铅灰色,翼尖有孔。肉膜翼展开后边缘呈锯齿状。五条辐板式脊状突起的顶部中央有五套浅灰色的柔软肢体或触须,发现时叠起并紧贴躯干,但伸直后最长可达三英尺。仿佛原始海百合的肢体。直径三英寸的单根茎干延伸六英寸后分支为五根次级茎干,其中每一根延伸八英寸后都分支为五条渐细的小触手或触须,因此每条茎干最终分支为共计二十五条触手。

躯干顶端是浅灰色的膨大颈部,带有类似鱼鳃的构造,颈部支撑着黄色五角海星形状的形态学头部,其上覆盖着三英寸长、色彩缤纷的坚韧纤毛。头部粗重而肿大,端点间距约为两英尺,从每个端点延伸出三英寸长的黄色软管。顶端中央有裂口,疑似呼吸器官。每条软管的尽头都呈球状膨胀,黄色肉膜向肉柄翻开,露出带有红色虹膜的晶状球体,似为眼睛。海星状头部的内角长出五条较长的红色软管,尽头处形成相同颜色的嗉囊状膨胀结构,施加压力后打开,露出最大直径为两英寸的钟形孔道,内径排列有尖锐的白色齿状隆起物,疑似嘴部。所有软管、纤毛和海星状头部的顶端在发现时均向下紧密收拢,软管和头顶紧挨颈部和躯干。头部顶端紧贴膨大颈部和躯干。尽管极其坚韧,但弹性好得惊人。

躯干底部长有与头部器官大致类似但功用不同的对应物。膨大的浅灰色伪颈部,缺少鳃状构造,长有绿色海星状五角肢体。肌肉发达的坚韧触手长约四英尺,根部直径七英寸,渐细至顶端直径约二点五英寸。每条触手的顶端均有由五根翅脉支撑的绿色三角形肉膜,尽头长八英寸,宽六英寸。正是这些蹼足、鳍状肢或伪足在十亿年前到五六千万年前的岩石上留下了印痕。海星状结构的内角长出两英尺长的红色软管,根部直径三英寸,渐细至顶端直径约一英寸。尖端有开孔。这些器官均为皮质,极其坚韧,但弹性非常好。长有蹼足的四英尺触手无疑用于在海洋中或陆地上移动。展开后可见肌肉异常发达的特征。发现时,这些器官均紧贴伪颈和躯干底部,与另一端的情况类似。

尚无法确定它属于动物界还是植物界,但较倾向于动物。有可能是经历了极高度演化但又没有丧失某些原始特征的辐射对称动物。尽管明显存在不一致之处,但无疑与棘皮动物有些相似。假如是海洋生物,翼状结构就令人不解了,但或可用于在水中游动。对称性奇异地更接近植物,因为植物以上下结构为主,而动物以前后结构为主。演化的年代遥远得令人惊骇,早于迄今所知的最简单的太古代原生动物,无从推测其起源。

完整样本不可思议地接近原始神话中的某些怪物,无可避免地证明它们曾经在古代存在于南极洲之外的地域。戴尔和帕博蒂读过《死灵之书》,见过克拉克·阿仕顿·史密斯根据文本绘制的噩梦般的图画,我提到古神出于玩笑或错误创造了地球生命,他们自然明白我在说什么。学界向来认为这些概念来自对非常古老的热带辐射对称动物的病态想象。亦类似于威尔玛斯曾论及的史前民间传说,例如克苏鲁异教中的仆人从。

这一发现开启了研究的广阔天地。根据相关的样本推断,沉积物应属于白垩纪晚期或始新世早期。其上沉积了大量钟乳石。开凿工作颇为艰苦,所幸样本极其坚韧,免于损坏。保存状态堪称奇迹,明显归功于石灰岩之作用。尚未发现更多样本,稍后将继续搜寻。目前的任务是将十四个巨大样本运回营地,但无法驱使犬只拉雪橇,它们狂吠不已,难以接近。三人看守犬只,尽管狂风大起,但余下九人应能顺利拖动雪橇。务必与麦克默多湾建立飞机航线,开始运送物资。休息前我将解剖一个样本。由衷希望此处建有像样的实验室。戴尔应该为企图阻止我向西探索而羞愧。首先是全世界最雄伟的山峰,然后是这个。假如这都称不上此次探险的亮点,那还有什么能算得上呢?我们已在科学史上留下姓名。恭喜你,帕博蒂,是你设计的钻头打开了那个洞穴。现在,令请“阿卡姆号”重复一遍,以核实我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