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夜】 烟烟罗(第7/11页)
别人的心情原本就无法了解,自以为了解也没有意义,因为根本无从确认。不管关系多么密切,别人永远是别人。即使是恋爱的对象,这道阻碍依然牢不可破。因此佑介对于阿初自杀的动机完全没有兴趣。
面对她的死亡,佑介既不悲伤,亦不寂寞。
只是……
阿初在佑介眼前自焚了。
对佑介而言,这个事实才是真正重要的。
阿初不是本地人。
她讲话的方式、语调与当地人不大相同。当时的佑介并不知道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她来自何方。
反正不知道就不知道,他也不想多问。
因为他觉得刻意去打探阿初温柔的腔调与她的来历,只是一种不解风情的行为。
现在想来——记忆中的阿初语调很明显来自于关西,大概是京都的女性用语吧。但不论是否真确,其实也无关紧要。
不管如何,异地风情的言语、高雅的举动、总是打理得整洁净白的外表、轻柔曼妙的小动作——这些构成阿初的种种要素,在这个小山村中都显得格格不入。
她明显是个外地人,一举手一投足都突显出她与本地人的差别。
因此……
因此在不知世事的山村小孩眼里,阿初是多么地耀眼灿烂啊。十来岁小毛头的爱情,顶多就是如此程度。实在不愿意用恋爱、思慕等词语来形容如此程度的情感。只是小毛头的憧憬罢了,毫无意义。
是的。
这并不是恋爱。
佑介说不定还没对阿初开过口呢。他不知道阿初成为兄长的未婚妻之经过,也不知她为何在成亲之前便来佑介家。只知道她某一天突然来到家里,在箱根生活了三个月后,于即将举行婚礼的前夕——自焚身亡了。
佑介对阿初的认识就只有这么多。
此时的佑介仍只是个小孩,他没去上学,跟着父亲学习木工。
他不是块读书的料,个性内向,所以也不习惯城市的风雅生活。相反地,他并不排斥继承家业,每天只是默默地削着木片,从没表示过不满。笨拙归笨拙,也还是有样学样地做出了脸盆、勺子等器具。
兄长则与佑介不同,擅长与人交际,有做生意的才能,当时顶着采石场负责人兼业务员的头衔,收入还不错,总想着有一天要离开村子,闯出一番大事业。
或许年纪相差甚多也有影响,两人之间鲜少有对话。
佑介对这个兄长几乎没什么好印象。
父亲——似乎以这个无心继承家业的孩子为荣,反而与惟命是从、心甘情愿继承家业的佑介疏远。事实或许相反,但至少当时的佑介感觉如此。也许父亲是为了将佑介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工匠才严苛以待,也许父亲是一番好意,期望佑介能早点独立。但这只是经过二十年后,总算能体会为人父母心情的佑介之揣测。不管父亲当时的本意如何,至少当时的佑介感到十分不满总是事实。
是故,佑介讨厌父亲,也讨厌兄长。他从来没有将不满表达出来。这并非憎恨或怨怼,就只是单纯的厌恶。就在这样的状况下……
阿初来了。
阿初来的那天——
佑介老是做不好工艺品,不知失败了多少次,在泥地板的房间角落拿着凿子不断努力练习。
此时,在一个身穿高贵华美、有点年代的服饰的妇人引领下,一名女人静静地走进房间。佑介想,她们一定是兄长的客人,所以对她们在隔壁房的交谈,佑介并没有兴趣。
佑介想,反正很快就会回去了。
她们是谁根本无所谓。
他斜瞟了女人一眼。
如此而已。
但是,阿初并没有回去。
母亲细声向他介绍:“她是哥哥的媳妇。”之后阿初就在家里住了下来。
佑介不知该如何与阿初相处。
于是他更埋首于木工之中。
他从来没有与阿初说过话。
只是……
阿初在父亲或兄长面前并不常笑,反而在佑介面前露出几次笑脸。那应该只是客套的表现吧?不,说不定还是嘲笑呢。
反正怎样都好。
不论阿初对佑介是否有好感,或者瞧不起,或者生疏,对他而言都是相同的。佑介无从得知阿初的真正想法,只能凭借自己的感受作出判断。对佑介而言,事物的表象就是一切。不管内在是否另有深意,事实就是阿初对佑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