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活死人(第4/10页)

甚至有些看起来像人的死者,没有脚板,有时候没有腿,如日本鬼魂一样。这时候,道士和佛教高僧能通过不同的祷告和仪式免除死者在来世的苦难和不便。有时候,人们相信,有罪的死者,或者曾经犯罪或冒犯社会的人,以及那些未妥善下葬的人,可能会回到人间,受到宽恕和赦免。越南也有相似节日,叫中秋节(越南的中秋节),这是越南的祭鬼节。在这个节日,人们祭奠祖先、扫墓、安抚现任,这样他们就不会在人间造成大破坏。有时候,也会进行宗教游行—一种鬼魂队伍—通常带着墨西哥鬼节的意味。中国香港也举行这种节日,在中国香港这已经成为公共假期。

有时候,一些带着强烈复仇心理的尸体可能会从坟墓里醒来。这些充满敌意的先人有肉体,可以变得异常暴力。因此,人们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安抚他们。他们的节日是饿鬼的节日。这个节日也是在中国香港,通常在8月或9月举行。这个时期,不得安宁、愤怒的鬼魂在遥远村落的街道上游行,在其所到之处,寻找可凌辱的人类。当地的人留在家里,在门口放下一些食物,让路过的鬼魂和尸体吃,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路边,你可以看到人们放下一些水果和鲜花或烧假钱,送给行走的鬼魂,希望亡魂经过时放过他们。在中国香港,这个节日成为非常重大的庆典,甚至可作为城市的旅游景点。

由于几种东方文化中有饿鬼(具有肉身的鬼魂),本文需要就此以及其节日起源多加叙述。道家认为,有些人—出于某种原因—死后不能找到想要的。例如,他们无法满足基本的住宿、食物或舒适需要,因此他们为了享受这些,来到人间。但是,他们的食物与凡人享受的食物稍有不同—据说他们的食物是根据归来亡魂周围的情绪而定。因此,他们恐吓所遇到的人,侵犯经过的房子,和以凡人的血为生的吸血鬼一样惧怕和焦虑。在中国西藏,人们称其为“饿鬼”(“Preta”,一个梵文词汇),而且被认为是具有肉身的,这样把他们和中国西藏鬼故事中的tulpa(暴力但隐形的精灵)—有点类似闹鬼—区分开来。“饿鬼”(“Preta”)一词来自两个梵文pra和ita,字面意思是“离开之人”或“故人”,指所有死者。但是,这个词后来用来指根据佛教教条,因不好的轮回变得暴力的僵尸。中国西藏的民众和信道教的其他人都因为房子的形状或配置吸引行走鬼魂光临,拜访住在里面的家人。但是,道士或佛教高僧可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将鬼魂驱赶走。的确,这种早期哲学已经并入佛教思想的一部分,对于佛教徒而言,饿鬼有时候被看做是再生过程的一个阶段。

在佛教传统中,亡灵归来的观点,部分是来自马哈穆德盖亚亚纳的传说,他是伟大的灵性追求者,释迦牟尼(悉达多·乔达摩—佛陀)的紧密跟随者。在所有的佛祖弟子中,目连是最有成就的。但是,他的母亲因此而在死后降落到下界,并遭受巨大的不便。她曾经降落在饿鬼界,因为当他向年轻僧侣提供慰藉和救济时,她已经故意从他们那里扣留金钱和救济;因此,她被遣入黑暗中,喉咙很窄,她根本无法吃东西。

即使目连威力无比,与鬼魂和魔鬼也有交情,但还是无法将母亲从这样的地方释放出来,可能因为她之前的所作所为的缘故。他向佛祖请教如何救她出来,佛祖建议他,她依然可被带回人间,但这个过程会很艰辛。为了将他母亲从饿鬼界救出来,他带了些食物,将之撕成碎片。但是,他也要在把食物散在干净的地上,让饥饿鬼魂吃之前,对每一片食物举行仪式。如果他向五百比丘(佛教大僧)提供救济,他母亲就会回到人间。目连一切照做,于是他的母亲回到人间,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她是重生,抑或真的从坟墓里起来。

但是,人们对她的归来进行热烈庆祝,她归来之时成为了普度之日,这成为佛教鬼节或盂兰盆会节的由来。庆祝目连的母亲归来时,很多其他鬼魂也回来,向高僧为其生时的罪业寻求解脱之道。渐渐地,两个节日—佛教的和道教的靠拢,并最后合二为一。有些中国人认为,两大节日庆典之间依然有差别,指出道教徒焚烧神香—以及其他不足道的仪式细节,但在很多方面,两者几乎很难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