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第3/4页)

凭借一番言辞,疤脸女首领不可能推翻许多世纪以来的传统——城市的生存依赖于这种传统。她在讲台上势单力孤,难以说服众人。贝莉丝忽然疑惑地想,男首领在哪里,不知他是否赞同。

人群中有人支持女首领的观点,当他们察觉到不满情绪,便开始叫嚷,自发地予以支持,高喊着要向俘虏们复仇。但在更多的反对声浪中,他们安静下来。

局势忽然明朗起来。聚集的人群显然不允许处死新科罗布森俘虏,即使是像女首领建议的那样,采取貌似仁慈的做法也不行。冗长的劝服工作显然即将展开,这一过程有时容易,有时残酷。他们将花上长达数月的时间进行游说。船底的囚犯大多是男性,也有少数女性。最终,他们中有许多人将自愿接受新的生活,而那些不愿接受的,则会继续遭到囚禁,直到最后,若经过漫长的努力,仍难以劝服,才有可能被处决。

“干吗这么着急?”有人喊道,“真见鬼,你到底要带我们去哪里?”

女首领立即屈服了,但依然保持着领袖的姿态,她耸耸肩表示同意,并宣布收回命令,态度非常谦逊,甚至有点儿夸张。她赢得一阵稀稀落落的喝彩,人们依然很乐意原谅盛怒之下的错误提议。她没有回应那激烈的质问。

后来,当贝莉丝回想起此刻,她发现这是个转折点。在紧接着的几个星期中,她告诉自己,正是由那时开始,一切全都变了。

破损严重,无法航行的船只挂靠在城市边,由永不疲倦的恐兽拖拽着前进。它步伐稳健,从未有意外的突然变速,始终保持在每小时五英里多一点。

一直往北。

日间,人们举行各种哀悼活动:致哀,讲经,祈祷。重建工作已经开始。吊臂来回扭转,城中到处是静默的工人,他们尽可能修复损坏的建筑,对于无法复原的,则予以改造。到了晚上,各处的酒馆虽然满座,却都安静沉寂。在那些悲惨的日子里,舰队城缺少欢笑。这座城市仍在淌血,伤口尚未结疤。

人们开始提出疑问。他们小心翼翼地触碰着头脑中的创伤,轻轻试探战争留下的敏感触点。可怕的怀疑由此而产生。

他们来干什么?人们时而独自思忖,时而互相询问(摇着头,视线低垂)。相隔半个世界,他们是怎么找过来的?

以后是否还能找到我们?

缓缓增长的愤怒与疑问引出了更为广泛的问题,不仅仅止于战争本身。每一个问题都会衍生出新的质疑。

我们何以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要去哪里?

时日渐逝,贝莉丝度过许多难眠之夜,她的麻木感开始消退。战斗过后,她还没跟谁好好交谈过——始终一人独处。乌瑟·铎尔没搭理她;她也没去找凯瑞安妮和约翰尼斯。许多天来,贝莉丝除了在杂草般滋长的流言中打探,基本没怎么开口。

战后第二天,她开始思索。她似乎有所觉醒,一段时间以来,她没有任何情绪,但望着破损的城市,她感受到冰冷的恐惧。她好奇地意识到,自己充满惊骇。

她抬头看着太阳,感受到内心积聚的情绪,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种种疑惑,以及那些确凿无疑的可怕事实。

“哦,天哪,”她低声说道,“哦,天哪。”

她发现自己知道得太多。她难以直面这许多可怕的事,仍不敢多加思索,心中虽然清楚明了,却总是在逃避,犹如躲避恶霸。

那天,贝莉丝照常吃喝行走,仿佛一切都没改变,她的动作跟周围其他饱受创伤的人一样僵硬笨拙。然而她偶尔会露出痛苦的表情——眯缝起眼睛,倒抽一口冷气,然后咬紧牙关——因为她想到了那些事。她就像怀了身孕——肚子里有个肥硕恶毒的胎儿,她极力想要将其遗忘。

或许她也知道,不可能将此事彻底禁锢于心中,但她一直在拖延,从不说出口,从不清晰地思辨,始终拒绝承认早已明了的事实,她在愤怒与恐惧中告诉自己,“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她透过粗陋的窗户望向落日,然后反复重读自己所写的信,试图定下心来记载战斗的场景,因为她不知该做什么才好。十点钟,她听到急促的敲门声,当她打开门,面对的是坦纳·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