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三十二章 灵神闭气昔登攀(第5/7页)
诗出象具,只见一道灵光汇聚成一柄巨大的偃月吴钩,钩刃冰霜。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那吴钩化为一道轨迹,直向天空刺去。罗中夏舌绽春雷,猛然喝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随着这两句送出去,吴钩猛然一挑,钩穿了函丈的身体,将其削成了两截。这一击里,不光有青莲化钩的意象,还含有从戎笔的锋锐之气,函丈根本无从抵挡,立刻爆成一团清气,消失在半空。
这就是笔阵的威力,诸笔合一,诸般能力彼此配合,战法百变。
不过罗中夏并未因此放松警惕,而是让那吴钩悬在半空,蓄势待发。过不多时,那一大群殉笔童中的一个缓缓睁开双眼,露出函丈的面目。
罗中夏早知道函丈有一门秘术,身体可以在不同殉笔童之间切换,根本无从捉摸到其真身。刚才那一击,不过是确认罢了。罗中夏驱动吴钩,又朝那名殉笔童钩去。函丈眼神一动,闪身要走,那吴钩却突然化为漫天清火,笼罩而来,霎时把函丈这个身体烧为飞灰。
这自然是灵崇笔的葛洪丹火与青莲的组合之威。
函丈三度现身,终于意识到如此下去,根本不足以打破笔阵。他用木偶般的干涩声音说道:“明知是徒劳,尔等为何还要负隅顽抗,对抗天道。”声音皇皇。
罗中夏根本不答话,驱动诸笔,再一次攻了过去。这一次,他喊出的,是《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四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天空登时一片灰暗,有万千霹雳自阴云中劈来。此系破阵之句,威力绝大,一出即有动摇天地之势。更可怕的是,这霹雳中还有控制心神的麟角之能,每响一声,都令人心旌动摇。更有画眉笔自笔阵中,不停令罗中夏恢复至全盛状态,让霹雳源源不断。一时之间,桃花源内充塞雷电,无处不是银闪光绽。
函丈没料到这小家伙居然如此嚣张,眼看自己和所有的殉笔童都要被霹雳淹没,双手一举,天人笔霍然亮出,把所有童仆都罩在一座佛光宝塔中,任凭霹雳如何侵袭,岿然不动。
罗中夏一见终于逼出了天人笔,立刻攻势一变,又召唤出紫阳笔来。紫阳笔炼自朱熹,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的领域,领域内自成道理,以驭主为最高。
一圈紫黄色光芒从罗中夏四周辐射而起,罗中夏为其设置的大道是“雷者天刑”,霹雳是上天施以的刑罚,既然以天为尊,那么霹雳刑罚便如父亲责子,天经地义,躲即不孝。
诸多霹雳得其加持,立刻汇聚到佛塔顶端,开始狂轰滥炸,炸得慈恩塔摇摇欲坠。罗中夏深知对方是极强的怪物,一旦失去先手,再扳回这一局就悬了,于是顺势又召唤出了天台白云笔。
这还是天台白云笔自出世以来,第一次出手。王右军号为书圣,比起其他人来说,他与毛笔之间的本质最为相合。他的书法,不可一字一字分开揣摩,须通篇连看,方能感受到有气韵一以贯之。只有顺着他的意念挥笔,找对气韵,方有所得——所谓不学其形,而得其意。
只见一支大笔凌空而起,于虚空之中蘸灵为墨,龙飞凤舞,现出一连串墨字来。只要它开始写字,天地之间,必须顺着天台白云笔的笔意而动才能顺畅,欲竖则起,写横而卧,遇捺顿挫,逢撇走锋,否则就要受到极大阻碍。最麻烦的是,只有驭主能知道天台白云写什么字,让笔势变得更加难以揣测,对手光是要跟上它的节奏就要消耗极大心神,更别说对战了。
慈恩塔本来就要承受无边霹雳的攻击,如今还得跟着天台白云的节奏随时变换走势,更显得狼狈。塔中的函丈目光一闪,毫不犹豫地祭出太史笔来。
太史笔古朴短小,须毫极稀,几成秃笔。这笔炼自太史公司马迁,他遭逢蚕室之祸而不悔,呕心沥血,克成名篇《史记》。
只见太史笔笔头一震,一片“太史公曰”的竹简冲上云霄,紧紧贴在天台白云的笔杆之上。
《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为纲,从三皇五帝至刺客游侠,以本纪、世家、列传等体例一一分类,开千古先河。这支太史笔秉承《史记》之精,能够强行将任何一人归为《史记》中的一传,并赋予其传主之属性。入滑稽列传,则出口诙谐;入刺客列传,则悍不畏死;入项羽本纪,则豪气干云;入留侯世家,则睿智洞见。等于是把史记人物特性暂时附身于目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