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二十三章 武陵桃花笑杀人(第9/10页)
似曾相识的场景又回来了。车辚辚,马萧萧,到处都是脚步声和喊杀声,号哭声和惨叫声此起彼伏。不同服色的人被驱赶,被追杀,在火与血的交织中仓皇逃窜。整个大地又陷入了混乱之中。
“那对于毫无准备的诸子百家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董仲舒的儒门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一动便是雷霆万钧。每一个试图反抗的人都被他们‘罢黜’,每一个学派的学馆都被拆毁,每一本书都被焚烧。在董仲舒的背后,是整个大汉朝廷,无人能够反抗。我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可已经领悟了天人感应的董仲舒,变得十分强大,而我那时候开始炼笔尚不足百年,手里还没有多少笔灵,根本无法制住他。
“罢黜持续了二十多年,诸子百家被屠戮一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些传人临死的时候,多炼一些笔灵出来,抢救出他们的传承,以免白白泯灭。二十多年后,董仲舒终于也到了大限之时。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主动找到我,希望能够变成笔灵。我讽刺他说,如今的儒门如日中天,你何必要把自己变成笔灵。董仲舒没有解释,只是问我是否愿意。经过考虑,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作为交换,我希望他停止对诸子百家的追杀,而是任其自生自灭,他答应了。那时节诸子百家风雨飘摇,如同一栋千疮百孔的房子,即使没人去推,早晚也会轰然倒塌。”
厮杀的场景陡然消失,整个空间扭曲了片刻,变成了一间屋子。一位老者盘坐在屋子中央,头发已经是全白,身前的凭几上搁着一份刚刚写完的奏章。他双目紧闭,纹丝不动。一个身材颀长的青袍人站在他的背后,正在用右手按住他的天灵盖,一种玄妙的光亮从手掌与脑袋接触的地方流泻而出。
“董仲舒死后,我把他炼成了一支笔,并起名叫天人。我在炼笔的时候,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就是当年我为他先祖炼的那支无名笔灵,不在他的身体里。可我没有多加思考,匆匆把天人笔放回笔冢,然后去寻找诸子百家的残余力量,告诉他们不必继续亡命了。当我再一次回到笔冢之后,却惊讶地发现,笔冢里存放的笔灵们,全部都被天人笔吞噬了。
“我一直到那时候,才意识到董仲舒的用心。他知道我为诸子百家炼笔,也知道这些笔灵会一直流传下去。他不能容忍儒家在后世还会受到潜在的挑战,于是便故意被炼成笔灵,让自己化身成为天人,把其他笔灵吞噬下去,以绝后患。而他祖先的那支无名笔灵,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必须得承认,他的执着与智谋都是极其可怕的,居然可以把信念贯彻到这一步。我愤怒至极,可我发过誓言绝不毁掉我炼出的笔灵,于是我只能把天人笔用最强的禁墨封印起来,关在笔冢之外的一个地方,让它无法再对别的笔灵造成伤害。”
场景变幻,这一次变成了一座精致的砖石宫阙,殿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白虎观”三字。一群白发苍苍的儒生分坐于两侧,手持书卷与刀笔,激烈地辩论着,唾沫横飞,十分热闹。在殿角坐着一个人,书吏模样,他一边倾听着学者们的声音,一边紧皱眉头,奋笔疾书,试图要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
“董仲舒身后的儒学地位,已经是不可动摇。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边安抚诸子百家的余族,一边重新寻才炼笔。时间转眼就到了东汉建初四年。各地大儒齐聚京师,在白虎观内开会探讨学术。这次会议持续了三个月,最终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接下来的故事,我想你们也许都知道,那块牌匾受感化虎,叼走了班固魂魄,以致我未曾为这位《汉书》作者炼出笔来。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居然又是董仲舒的一个伏笔!他在临终之时,在我到来前,把他亲手抄写的一本《春秋繁露》交给了最信任的弟子,让他转呈给汉武帝。这本书,就一直留在了秘府之内。一直到白虎观会议,章帝决定从秘府里调了一批珍贵古本给学者们参考,于是《春秋繁露》便成了白虎观会议上重要的参考资料——事实上《白虎通义》就是继承了《春秋繁露》的思想。这是董仲舒早在几百年前就预料到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