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十六章 吴宫火起焚巢窠(第4/5页)

包括周成在内的所有人都被这番奇异壮观的景象惊呆了,一时间都忘记了自己的处境,近乎迷醉地望着这一场盛大的奇景。

短短十秒钟内,原本不可一世的丹鼎之火被鼎脐吸得干干净净,不余一烬,就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只有葛洪鼎壁慢慢降低的余温,才能提醒人们刚才这里燃烧起了多么大的一场祝融盛宴。

周成暗暗擦了一把汗,长长出了一口气。他还从来没面对过如此可怕的压力。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切总算是结束了。他甚至开始有些后悔,早知道就应该跟着他们上了墨桥,离开高阳里洞,再做打算。

不过这火势既然退了,说明焚笔是有效果的,而笔阵也应该因此而解除了才对。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七侯之一了。

除了那个韦势然,余者皆不足论,看来这回是志在必得了!

周成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慢慢控制白光把自己搁回地面。他用袖子把汗水擦干净,环顾四周,忽然看到鼎脐之上站着一个人。

原来不是志在必得。

而是志在彼得。

彼得和尚还没死?周成悚然一惊,脊梁骨一阵发凉,可等到他再仔细一看,却发觉有些古怪。

那人身材与彼得和尚仿佛,全身不着一缕,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黑暗中看不清他的相貌如何,但周成却能感觉到一股极为深沉的气势从这具人体散发出来,让他的呼吸有些不畅。

五色笔这时在胸中开始剧烈地跃动,周成试图让它平静下来,却无济于事。这种震颤,不是见到同伴的共鸣,而是一种充满畏惧的惶恐。五色笔灵把这种情绪准确地传递到了周成的心里。

“莫非他就是七侯之一,只不过笔灵化作了人形?”

周成脑海里划过一个荒谬的念头——其实这也不算荒谬,笔冢之内,千奇百怪,有什么样的变化都不奇怪。只有尊贵无比的七侯,才能让五色笔拜服战栗。

这时候那人动了动双腿,周成能够望见在他脚下鼎火仍旧燃烧着,只是被这人轻轻抑住,无路可出。他似乎对这个世界还很陌生,每做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像是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在太极圈内优雅而不失谨慎地移动。这一次,葛洪鼎火失去了刚才的狂野,变成了被驯服的野兽,随着这个人的足踏节奏一点一滴从太极圈的缝隙中渗透出来,缓慢有致,不徐不疾,逐渐沿着纹饰走向用火线勾出阴阳双鱼。

最后当阴阳双鱼的鱼眼被两团火星点燃以后,那人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重新站回到鼎脐之上。在他的周围,是一圈熊熊燃烧着的太极图。这火焰飘逸淡定,仿佛洗尽了往日暴戾,变成一位云淡风轻的火之隐士。

这才是真正的葛仙翁的鼎火啊!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冒出这么一个念头。刚才那种要烧尽天下的野性太过强横,与道家风骨不合,葛仙翁是修道之人,淡泊清净方为本色。

葛洪此人,虽非张道陵、陆修静、寇谦之、王重阳这种道家祖师级人物,但他在罗浮山潜心修行,总晋代之前的神仙方术以及炼丹之大成,融汇合一,化为后世诸派理论之渊薮,可以说是道家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这种大家,位列管城七侯毫不意外。

“彼得,你还活着?是你吗?”颜政的声音从另外一侧传来,从他嘶哑的嗓音来看,刚才着实被烧得不轻。那人听到呼唤,扭过头来。

周成借着太极圈的火光,总算看清了他的面目。

这人是彼得,却又不是彼得。就像周成和诸葛淳共享同一副面孔,却拥有不同表情与气质一样,这个人仍是彼得和尚的五官外貌,精神气度却大不相同。现在的这位“彼得”面色沉静,双眸黑不见底,似乎没有焦点,举手投足之间隐然有一种激浪拍岸的压迫感。尽管他现在慢如灵龟,缓似浮云,却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皮肤下蕴藏着的、滚烫如岩浆般的激昂。

这一动一静的矛盾,就集于这人一身,显得说不出地奇妙。

他一招手,周围的火焰立刻收束成一支丹色长笔,笔身之上符箓纵横,隐有青火徐出,如内有鼎火。他伸手握住那支笔,面色淡然,霎时清净散淡的缥缈气息,弥漫在整个洞中。虽无天台白云昂扬之势,却别有渊深海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