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一章 我闭南楼看道书(第3/4页)

彼得和尚扶了扶金丝眼镜,不大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岔开来问道:“那么你呢,房斌那边有什么收获?”颜政听到他问起,有些得意,摇晃着脑袋道:“着实费了我一番功夫,不过苍天不负有心人,还是被我追查出了一些线索。我的一个朋友在公安局,我已经拜托他帮我去调查了,今天就能有回应。”

他话未说完,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发出一阵欢快的音乐。颜政掏出来一看:“嘿,说曹操,曹操到,我接一下。”他接通电话,“唔嗯”了一阵,很快抬起头来:“房斌的住所查出来了,不过我那个朋友说,那房子似乎涉及一些租赁纠纷。房东说这个租户一直不交房租也联系不到,门也一直锁着。前两天他们派出所还特意出了一趟警,去给房东撬锁开门。”

“糟糕。”彼得和尚一惊,“那里面的东西岂不是都会被丢掉?事不宜迟,咱们赶紧去看看吧。这个房斌干系重大,不能被人抢了先。”

“还叫上罗中夏吗?”

“他正上课呢。再说了,”彼得和尚压低了声音,“这种事让十九知道,不太好吧。”

“也对。”

两个人又朝松涛园里张望了一眼,转身匆匆离去。

这里的家属楼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起来的,有着那个时代家属楼的典型特征:四四方方,主体呈暗红色,各家窗台和阳台上都堆满了大蒜、鞋垫、旧纸箱子之类的杂物。每两栋楼之间都种着一排排槐树与柳树,如今已经长得非常茂盛,树遮挡住了太阳的暴晒,行走其间颇为凉爽,让刚被烈日荼毒的行人精神为之一舒。

房斌就曾经住在这片家属区中,彼得与颜政按着警察朋友提供的地址,很轻易地找到了八十九号楼五单元。楼道里采光不算太好,很狭窄,又被自行车、腌菜缸之类的东西占去了大部分空间,他们两个费了好大力气才上到四楼。

正对着楼梯口的就是房斌的租屋。他家居然没装保险铁门,只有一扇绿漆斑驳不堪的木门。两人对视一眼,彼此心里都冒出同一句话:“这就是那个房斌曾经住过的地方啊?!”

房斌对于他们来说,可是个不一般的神秘存在。

他是上一代点睛笔的宿主,后来在法源寺内被诸葛长卿杀死,点睛笔被罗中夏继承了下来。最初他们还以为房斌只是一个普通的不幸笔冢吏,等到接触了诸葛家以后才知道,原来房斌是一个独立的笔冢研究学者,与诸葛、韦两家并无关系,却一直致力于挖掘笔冢的秘辛。他与诸葛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其丰富的学识与洞察力连诸葛家当家老李与费老都称赞不已。诸葛家的新一代,都尊称房斌为房老师,受其教诲不少——像十九这样的少女,甚至对他抱持着爱慕与崇敬之心。

但即使是诸葛家,也只是通过网络与房斌联络,他的其余资料则一概欠奉,连相貌都没人知道。而现在,房斌被杀的两名目击者——彼得和尚与颜政就站在死者生前住的房门前,心中自然有些难以压抑的波澜。

彼得和尚恭敬地敲了敲门,很快门里传来脚步声,一个女子的声音随后传来:“谁啊?”

“请问房斌先生在吗?”

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穿着保洁长袍、戴着口罩的中年妇女出现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把扫帚,全身沾着灰尘与蜘蛛网。她打量了一下彼得和尚与颜政,摘下口罩,不耐烦地问道:“你们是房斌什么人?”

颜政抢着回答说:“我们是他的朋友,请问房先生在吗?”

中年妇女冷冷哼了一声:“他?他都失踪好几个月了!房租也不交,电话也打不通,你说说哪有这么办事的?我们家还指望房租过日子呢,他这一走,我收也收不到钱,租也不敢往外租!”一连串的抱怨从她口中涌出来,颜政赔笑道:“就是,就是,起码得给您打个电话啊!现在像您这么明事理的房东可太少了,还等了这么久。若是我以前的房东,只怕头天没交钱,第二天就把门踹开了。”

听了颜政的恭维,中年妇女大有知己之感,态度缓和了不少,继续唠叨着:“也就是我一老实人,一直等到现在。这不昨天我实在等不得了,就叫了开锁公司和派出所的民警,把门打开。我拾掇拾掇,好给别的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