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归坐晓寒(第6/9页)

罗中夏大叫一声,猛然醒来。他环顾四周,发现自己正立在族长的屋子里,周身被坚韧的茅草捆得严严实实,旁边彼得和尚也是一样被捆绑起来,两个人好似两只大粽子似的,立在屋子里,动弹不得。大概是秋风笔灵特有的压制作用,青莲和点睛都暂时呼唤不出来。

彼得和尚见他醒了,转头过来苦笑道:“我若知道你是渡笔人的体质,便不会带你回来了。没想到是我害了你,唉……”罗中夏定了定神,哑着嗓子问道:“接下来你们要把我怎么样?杀了炼笔还是活着装笔?”

彼得和尚咬牙道:“既然是贫僧带你来的,就算拼了性命,也会把你活着带出去。”罗中夏却冷笑一声,只当他是哄自己,韦庄的笔冢吏少说有二十之数,一个没有笔灵的和尚,怎么对付得了他们?

彼得和尚还要继续说,罗中夏却断喝一声:“你别说了!临死之前让我清净一下行不行?”他此时心里烦得不行,恨不得拿把刀来把胸膛劈开,把那两支恼人的笔灵丢出去,谁爱要谁要。沾了笔灵,果然一点好事都没有。

这时大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有轮椅脚轮的“咯吱咯吱”声传来。两人抬头一看,韦定邦脸色复杂地进了屋子。

罗中夏闭上眼睛,知道自己亡日已到,不由得心如死灰。彼得和尚正要怒目大喊,韦定邦却一抬手,止住彼得的呼喝,一挥手,那些捆人的茅草顿时松弛开来,化为无数碎条消失在地板上。

罗中夏活动了一下全身,不明白他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日老夫出手捆你,只因无论青莲笔还是渡笔人,对笔冢吏来说都干系重大,不容有任何闪失。”韦定邦淡淡地解释了一句,然后把昨天韦家长老们在会上的争论简单说了说。

彼得对此并不意外,韦家一直有出世和入世两派思潮,尤其是最近几十年,外界冲击太大,韦庄想要保持超然独立已不可能。幸亏有韦定国这么一个擅长庶务交际的人物,才算能勉强维持。

“这么说,他们都在等您做决定?”

“不错。”

“而且您已经做出决定了?”

韦定邦点头:“不错。老夫仔细想了一夜,笔冢终究是留存才情之地,不是什么屠场。若为此杀人炼笔,可就有违先祖初衷了。我虽然不能让韦家复兴,也不能沾着这些因果——罗小友,你可以走了,韦家不留你。”

罗中夏浑身一颤,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韦定邦又看向彼得:“我等一下就召集长老,把族长之位让给韦定国,以后韦庄如何发展,就看他的想法了。”他说完这一句,疲态尽显,面孔似乎又苍老了许多。看得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下得有多么不容易。

彼得嘴唇嚅动一下,终究没说什么,只是双手合十。他已是出家之人,韦家的事不宜置喙。

罗中夏死里逃生,正琢磨着是不是趁族长没变卦离开。韦定邦又道:“你体内那支青莲遗笔,勾连着真正的青莲笔,而真正的青莲笔,又勾连着管城七侯,七侯又勾连着笔冢最大的秘密。所以你想求平安度日,只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罗中夏闻言,把抬起来的腿又悄悄放下去了,苦笑道:“所以我才来这里请教您,到底该怎么退笔才好,可没想到后来您……”

韦定邦微微一笑:“退笔的法门老夫虽无头绪,但既然捆了你一夜,也该有些赔偿。你过来一下。”

罗中夏警惕地凑近了几步,生怕他又变卦发难。韦定邦从旁边一个螺钿漆雕扁盒里,取出一沓宣纸信笺来。这宣纸白中透黄,红线勾出字格,纸上隐隐还有香气。

“这是仿薛涛笺,全国如今也没有多少张,老夫珍藏的这些,都送给你吧。”韦定邦道。罗中夏有点莫名其妙,这不就是一沓纸吗?能值什么钱?真有心赔偿就给人民币啊!

韦定邦看出这人胸无点墨,摇摇头,指向他胸口道:“你身为渡笔人,胸中除了青莲笔,尚有一管点睛对不对?”

罗中夏点点头。

“你可知道点睛笔有何神妙之处?”

这个问题把他给问住了。之前在法源寺战诸葛长卿时,他是用青莲笔幻化成一条龙,假装是点睛笔发威——画龙点睛——但到底这支笔是做什么用的,却茫然无头绪。他这一路上试图跟它产生联系,它也是爱搭不理。所以韦定邦这么一说,他立刻好奇起来。